写论文的日子就像生活在一个真空罩里,没有社交,没有沟通,只有自己内心寂静的呐喊,有时候一周都不怎么见到人。寂寞久了会想逃离,便生着法儿地换换心情。
比如和露一起去吃一次正宗的英式下午茶。英国有名的下午茶很多,比如一小时车程的约克的那个贝蒂家。然而当我在和导师寒暄提到这个计划时,被他以本地人的姿态嗤笑了一番。就像北京人说他们吃烤鸭不去全聚德,重庆人说他们放假很少去洪崖洞,这个土生土长的英国人说他们很少去贝蒂家喝茶。他欲言又止和脸上礼貌的微笑仿佛在说“那是骗你们这些外国人的。”
于是我和露便在市中心附近的连锁下午茶店Patisserie Valerie喝了下午茶,我们还特意精心打扮了一番。吃英式下午茶真的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银制的三层点心架闪闪发光,描金绘彩的点心托盘盛满布朗尼,司康饼和手指三明治,配套的茶壶茶杯茶碟糖罐奶盅一应俱全精致细腻。在清香的茶汤里加上奶和糖,在司康饼上涂满奶油和果酱,那个下午的困意都消失在伯爵红茶搅拌的漩涡里。不爱甜食的人会觉得腻,我们爱的是那个优雅讲究的氛围。看隔壁老太太搅拌茶水时翘起的小指多么文雅,看对面的女士吃完点心擦嘴的动作多么矜持。难怪唐顿庄园的小姐太太们穿个衣服喝喝茶都百看不厌。店里的顾客也发现了我们两个假模假式的外国人,还有老太太偷偷关注我们被我发现,后来她还特意跑来和我们聊天。大概我们两个说说笑笑的样子太像她和闺蜜年轻时的样子。
我还尝试变着花样改善伙食。前一天提前做好午饭带到图书馆,中午拿到附近的教学楼休息室微波加热。今天是秋葵炒鸡蛋,明天就是西兰花炒虾仁,琪儿会炖一锅红烧肉吃好几天,我会一次烤一盒鸡翅。当然随着任务的加重,鸡翅和炖肉不再有。虽然我没有时间和心力炖肉,但我可以去中国超市买水煮鱼调料和冻鱼片,去Tesco 买熏制好的烤鱼。开水煮鱼片,加了调料浇了热油就是水煮鱼,可以吃好几天。物质艰苦的留学生已经忽略营养学,把吃剩菜隔夜菜当成了日常。
而我用烤箱烤鱼的时候忘记开排风扇引发火灾警报器。听说火灾警报器长鸣会导致整栋楼的住户逃到外面并召开收费不菲的消防车,吓得我立刻关掉烤箱打开排风扇开门开窗。自此,我又回归了每天吃西兰花炒虾仁和炒土豆丝安贫乐道的生活。
搬家后我和同学涵姐成为了邻居,艰苦的物质环境让我们进入了一种大杂院生活。我和涵姐夫妇每人准备几个菜有滋有味地凑成一桌,吃完再有说有笑地洗洗涮涮收拾干净。然后坐在一起一边吃水果一边忆苦思甜,讨论西方人为什么不会亚洲蹲,西班牙的天气多么好,垦丁的星空多么触手可及,涵姐的狗狗丁丁如何可爱……有时候我们忙起来就互相蹭饭,连出门买菜都会互相帮忙捎东西。可以说我们和真正的大杂院生活间,只差桌子下刨食的鸡和乱窜的狗。
经过我的不断努力,在文献综述等依靠文献的部分完成后,我已经不愿意再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前往图书馆的路上了,索性把书搬回来在学习。于是我每天和涵姐约在住宅区自带的学习室见面,像幼儿园小朋友攀比光荣榜上的小星星一样每天用完成的字数互相勉励。每当需要新文献的时候就拖着行李箱再去图书馆拉一堆书回来,还在回家的路上故意带出空姐登机般的仪态万方,以彰显知识分子奔赴知识海洋的从容不迫。
学习室有巨大的落地窗,可以看到雨珠滑落的水柱蜿蜒流淌,也可以看到雨后植物叶子闪亮的新绿。屋子里安静的只有敲键盘和翻书的声音。细雨蒙蒙或是雨后初霁,铭记每一个写论文的安静潮湿的下午。这大概是我学生时代的结尾了,平和得就像英格兰十几度的夏天。
我喜欢刘瑜对英国生活的概括“slow like honey ”,如果说北京的生活如同匆匆而逝的春水,那么英国的日子就如同蜂蜜般缓慢流动,甜蜜而浓稠。
在如画的风景里散步,买一束向日葵放在窗边,去公园的湖边喂天鹅,做少油少盐的健身餐给自己,和陌生人微笑问好,给每天的to do list 打勾,冰箱里堆满新鲜芬芳的水果蔬菜。
这里的生活安静而稀薄,昨天的新鲜事是买了Sainsbury的苹果,今天则是Tesco的酸奶打折。看似无聊透顶,但那段时间是我真正的独立生活,每一天都流水账般井井有条,安静踏实。撇去一日三餐,早饭后去健身,在自习室写论文,下午去买菜或者购物,偶尔见见导师,晚上回来洗澡睡觉。一天如此,一月如此。
时间过的很慢,好像电影慢镜头回放,每一帧画面都有些相似;时间也过得很快,好像只是每天吃饭睡觉看书就波澜不惊地过去了一个多月。像吃饱喝足在阳光明媚的下午打了个盹儿,带着梦境般的朦胧恍惚一晃而过,意犹未尽。
大概我是没有雄心壮志人,这样的生活让我觉得置身盛夏的树荫之下,安静清凉。有时候我甚至在想,能够这样过一辈子也很好。或许没有家财万贯,或许功成名就,就这样充实,宁静。
至少这是我所理解的,一种很美好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