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马拉松

现在马拉松比赛在中国的各个城市之间遍地开花,从春天到冬天,各个形式的马拉松比赛或健康跑从不间断,但2025年在亦庄举办的半程马拉松却创造了历史,它是全球首次人机半程马拉松。

啥,机器人跑马拉松?早上一打开电视,看到电视直播,老尤马上放下吃了一半的早饭,端起碗筷来到沙发前坐下观看比赛。虽说是人机马拉松,又有人又有机器人,但机器人显然得到了大部分的关注,机器人一条道,人一条道,但很多参赛者都挤在机器人的旁边,拿着手机拍摄,陪着他们一起往前奔跑。

组委会每隔一段时间放一个机器人出赛道。只见一个穿着银蓝色服装,科技感拉满的矮墩墩的机器人,站在起跑点准备出发,但等他开始跑起来后,小尤的表情就有点一言难尽了,本来以为他身材虽小但有可能有大能量,但他实际表现出来的就……不能说是笨拙,但看上去不太适合跑步的样子,身高只有75厘米,腿就更短了,他的速度可想而知。而电视上也显示了他每小时的移动距离,也就5公里多点,比人还慢呢。

这并不是这场人机马拉松里唯一参加比赛的机器人,也显然是不可能赢得比赛的机器人。小尤很快就看到了领跑者,人形机器人“天工Ultra”,他身高1米8,体重52公斤,每小时跑8~10公里,光从数据和体型来看,就知道他是这场机器人跑步比赛里的佼佼者了,因为有些参赛的机器人不是个头太矮,就是身材比例不协调,看着高高大大,但脚和身体的比例严重失衡,头重脚轻,这怎么能跑得快呢?在比赛后期,更是任高龄老人一样,被两个设计者左右夹击,搀扶着前行,所以来参加比赛的机器人并不是都设计成擅长跑步的样子。

但比赛的结果能依靠数据就决定吗?那还比什么赛呢,直接就以数据来论高低就行。机器人在20多公里的比赛中出现了各种意外,像人形机器人“天工Ultra”这样跑不了直线已经算是小毛病了,因为他是领跑者,比赛镜头长时间的对准了他,小尤就发现他跑步一直在向左歪斜,要靠旁边的开发者时不时地纠正,跑到半途还摔倒了,开发者们进行了紧急修复也排除不了故障,然后就换了一台重新上场。这不是违反了比赛规则吗?并不是,几乎所有参赛的机器人好像没有不半途出现故障的,机体过热、机械故障、关节脱落、直接宕机,换个机器人重新上场的不在少数,这些机器人看着不怎么牢靠的样子啊。由此可见,这些机器人被开发出来以后,开发者们显然没有对他们经过很多测试,这次半程马拉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他们进行耐久性测试,小尤不知道私下做测试成本会很高吗,只能通过公众平台提供这样的机会?也许是成本不允许吧,她猜。

说实话,真论跑步的话,为什么要用人形机器人呢,人类的躯体并不是在任何场合都占有优势,用轮子不好吗,不需要组合那么多关节,就降低了故障率,而机器人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并不是长得像人,而是拥有听懂指令的能力,并在没有人辅助的情况下独立完成工作,小尤觉得比起脚,手对于机器人的灵活度要求更高。看了这些参加马拉松的机器人以后小尤认识到,要实现这个期望真的是任重而道远啊。

随着AI时代的到来,许多工作都被AI代替了,但其实对于普通人来说,也许更希望有一台机器人可以让自己从生活琐事中解脱出来,例如做家务,照顾生活起居,让自己有时间专注于更感兴趣的事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