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意庄重

朋友们最近热议董卿制作的朗读者节目,尤其是《告别》那集。由我们熟悉的儿童作家曹文轩老师开篇,用其一贯地的温和与执着诠释着生离死别;而结语则由当代文坛巨将王蒙老师担当,独立睿智地娓言了生老病死。

图片发自简书App

文字的百花园,原本就应你多愁,她善感,他唯美,我灵动,正是文字多样的魅力所在。

但是近些年,却感觉文字中调㑆甚至是浪荡之风大盛。从邪风劲吹的“腰封”事件,到满嘴无厘头的《大话系列》,再至《武林外传》,虽背后也许埋藏着另类的酸甜苦辣,不能说不好,毕竟文字的本质是社会文化的透射。可若一播再播成了泛文化,而且这文化还在持续伴随着青少的成长,就有些欠缺沉稳与淳厚了。看看满大街,充盈着“确定一定以及肯定”“釆姑娘的小蘑菇”之类句式,无节操没下限的调侃顺嘴可出,久之,实在有些厌烦了。

网红薛之谦也说,他虽然一直都在坚持创作优质的音乐作品,可这些作品带给他的关注度远远没有他开的火锅店和网店多,没有人会在乎一场认真的雪,人们更愿意看到明星们的无下限搞怪。他曾写过《马戏小丑》没想到自己变成小丑之后,才真正尝到走红的滋味。

到《知乎》上一阅,更可怕:调侃、不羁、嘴贫铺天盖地,不会说话者众,从者竟更众。无论是否才华出众,若不如此,好像就不属于妙语连珠,就不够机智,当然更谈不上惊世骇语,怎么取众者之宠与追捧。好像都怕赶不上流行大潮,连我这中老年妇女,也被大流裹挟,刻意展现着些自以为是的俏皮,深度没有多少,反而浮躁居多。

但终有人,始终是追求严肃与庄重的,读史、读传、读严肃;静读、细读、深读。董卿谈到曹文轩老师曾为〈朗诗者〉一书中文版做过这样的序:

“我一直将庄重的风气看成是文学应当具有的主流风气。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学应当对此有所把持,倘若不是,而是一味地玩闹一味地逗乐,甚至公然拿庄重开涮,我以为这样的文学格局是值得怀疑的。我们在流动不止的世俗生活中,已经很少再有庄重的体验,一切看上去都是可笑的,都是可以加以戏弄的。中国文学应该引领国民走向雅致,走向风度,走向修养和智慧。”

曹文轩,这位我学校孩子们的老朋友,曾来到青岛,来到香港孩子们中间,传递着他所坚持的庄重、儒雅,一样孩子们接受并喜爱,可见庄重是有空间、可以大有可为的,关键看整个社会如何宣传和引领,“朗读者”栏目开了个好头儿。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至今还未读过《朗读者》一书,今夜开始,需要马上与它结缘。以此致意庄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日各种开会各种核对,很多事情忙不过来,终于理解啥叫萝卜快了不洗泥了
    一世惊鸿阅读 1,046评论 0 0
  • 第一幅颜色太重了,没法儿擦,所以重新画了,请菲儿老师有空看看
    美少女晓露阅读 2,299评论 0 3
  • 听了小白关于喜欢吃大米的典故,那个镜头又在我脑海中浮现,如此动情。 总算是坐在了去往火车站的三路车,坐在靠近阳光的...
    翱翔的窝窝头阅读 2,86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