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西大败齐军后,其他几国趁这个机会抢钱的抢钱,抢地的抢地,只有燕国没有停下进攻的脚步,乐毅的目标是攻下齐国的首都—临淄,他认为只有攻下临淄才能彻底摧毁齐国军民的战斗意志。
达子率军撤回临淄城后,准备依托临淄坚固的城墙、坚守到底。但此时的齐军因为接连吃败仗,不但兵力损伤较大,士气也已经低落到极点。达子向齐闵王建议,打开国库,犒赏军民,抚恤伤员,激发士气。
按说达子这个建议还是很中肯的,临淄毕竟是齐国的首都,粮食充足,人口众多,只要军民众志成城,想要攻破还是很难的。然而即使到了国破家亡的境地,齐王仍然舍不得他的那点金银财宝,坚决回绝了达子的请求。糊涂至此,城破也是早晚的事了,但糊涂的齐闵王有一点却想明白了,他开始明白苏秦就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
此时的苏秦如释重负,这些年他深入敌营,殚精竭力,四处奔走,过着提心吊胆、朝不保夕的日子,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几十年的努力终究还是得到了回报,自己终于可以回到燕国,过正常的生活了,但激动的心情并没有持续太久,很快他就被捕了。
面对严刑拷打,苏秦自然是打死也不承认,不过在搜出苏秦与燕昭王往来的书信之后,口舌如簧的苏秦再也没法狡辩了。至于苏秦为何要保留这些书信,我们不得而知,或许他担心如果真的毁掉这些书信,假如燕昭王不为他正名,那他间谍的身份就永远不为人知了。
齐王对苏秦恨之入骨,下令将苏秦五马分尸。第二天一早,苏秦就坐着囚车,被押到了临淄的农贸市场。这天,天色凝重,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周围聚满了围观的群众,只见苏秦的头和四肢被绑在马上,身子被悬空,他仰着头看着天空,突然看到一行大雁从空中飞过。苏秦知道这是大雁要北归了,它们要去的地方就是燕国的方向,他扭头朝那个方向看去,两行热泪瞬时涌出眼眶,他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了,随后一死惨叫,鲜血四溅……
苏秦出身卑微,刚出道时屡屡碰壁,却不轻言放弃,发愤图强,受到燕昭王的赏识。为报燕昭王的知遇之恩,穿梭于列国之间,纵横于朝堂之上,为燕国复仇的事业矢志不渝。这个战国时期的纵横大家,身披六国相印的惊世辩才,深入敌营的孤单英雄,凭借一己之力,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怒而诸侯惧,片言退百万兵,最后车裂而死,终究没有等到再次见到燕昭王的那一刻。
关于苏秦之死,历史上还有另一种说法,《吕氏春秋》和《史记》中记载,苏秦的间谍身份并没有被齐闵王发现,而是齐国有大臣嫉妒苏秦受宠,派人将他暗杀了。
苏秦临死前,为了找出凶手,他让齐王昭告天下,谎称他是燕国派来的间谍,死后将他车裂,悬赏千金奖励刺客,齐王照办。最后竟有四人前来领赏,都说自己杀了苏秦,四人平分这一千金,正好每人能得二百五十金,齐王便把他们四个“二百五”都给杀了。
但这种说法并不能让人完全信服,要知道古人是非常爱惜自己的身体的,哪怕是在自己死后,正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生前连头发都不剪,死后却要用“粉身碎骨”的方式来找出凶手,恐怕太过残忍。
但苏秦被五马分尸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苏秦死后不久,齐王带着随从逃离了临淄,齐王一逃,军心涣散,很快临淄就被攻破,等到占领临淄的消息传回燕国,燕昭王下令犒赏三军的时候,惟独没有苏秦的名字,更没有追封他的后人,燕昭王终究还是听信了小人的谗言,失去了对苏秦的信任。若不是这些书信在几千年后重见天日,苏秦的真实身份恐怕真的要长眠于地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