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解释的延伸
知识从何而来?经验主义说,我们从感觉经验中推演出知识。这种观点是错的。理论的真正源头是猜想,知识的真正源头是随批评而修改的猜想。我们对现有观点进行重组、合并、修改和增添,希望在原有基础上作出改进,从而创造出理论。实验和观测的功能是在现有理论中作出选择,并不是作为新理论的来源。我们通过解释性理论对经验进行解释,但真正的解释并不是显而易见的。易谬主义让我们不要寻求权威,而是承认我们可能一直在犯错,并努力纠正错误。我们通过寻求好解释来做到这一点,好解释是难以改变的,改变细节会毁掉整个解释。这才是科学革命的决定性因素,而实验检验不是。启蒙运动是对权威的反叛,它与大多数此类反叛都不同,并不试图为理论寻求权威证明,而是建立了一种批评的传统。由此产生的一些观念有着极大的延伸范围:它们能够解释的东西,比它们被创建出来用于解释的东西更多。解释的延伸是一种内在属性,不是经验主义和归纳主义所说的那种由我们提出的假设。
第2章更接近现实
宇宙不是用来把我们比下去的,它是我们的家,我们的资源。宇宙越大越好。
在所有情况下,说我们真正观察了某种给定的事物,意思都是我们对这一事物准确地赋予了证据(最终都是我们脑子里的证据)。
科学仪器使我们更接近现实,尽管在纯物理的角度上它们让我们离现实更远。但不管怎样,我们对什么东西都不是直接观察的。所有的观察都是理论负载的。
第3章思想的火花
平庸原则和宇宙飞船地球号的观念有着不可弥补的狭隘和错误。人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实体。人并非由环境“支持”,而是通过创造知识来自我支持。一旦人有了合适的知识(实质上就是启蒙运动的知识),就可以触发无限的进步。
解释世界和控制世界之间的关系看上去越来越密切,这绝不是偶然的,而是世界深层结构的一部分。在给定的时间、给定的资源或其他条件下,每一种假定的物质转变都只可能是以下情形之一:
不可能发生,因为被自然法则所禁止;
可以发生,在有正确知识的情况下。
能够创造和运用解释性知识,使人获得了一种改变自然的能力,这种能力不像其他所有的适应性那样从根本上受狭隘因素限制,而仅受普遍规律限制。
世界不可解释的主张......等同于诉诸超自然。
几乎所有可能的物理现象的解释,都与怎样运用知识来实现这些现象有关。
第4章创造
拉马克主义的根本错误与归纳法具有相同的逻辑。两者都假定,新知识(在两种情形下分别是适应性知识和科学理论)已经存在于经验中,或可以机械地从经验中得出。但真相永远是,知识必须先假设再检验。这正如达尔文理论所说的:首先,随机突变发生(它们并不考虑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自然选择把那些不太擅长重现在子孙后代身上的基因变种剔除掉。
新达尔文主义的中心思想是,进化偏爱在群体中散布得最广的基因。
生物进化并不会最大化物种、种群、个体乃至基因的利益,而只最大化基因在群体中传播的能力。
人择推理、拉马克主义——>自然发生论——>神创论
第5章抽象的现实
如果我们在相关领域里的最好解释涉及某个实体,我们就必须认为该实体确实存在。而且,就像引力的力量那样,如果我们的最好解释否认它存在,那就不应该再认为它存在。
所有的高层次现象都是准自备的,接近于完备。在更高的、准自备的层次上变得可解释,称为突现。
对同一现象有着不同层次上的多个解释,其中并无矛盾。认为微观物理学的解释比突现的解释更加基本,是武断而且错误的。
关于抽象概念的知识,与我们所有的知识一样,它来自猜想、批评和对好解释的追求。
还原论和整体论都是错误的。在现实中,各种解释不会组成以最低层次为最基本解释的等级体系。相反,任何层次的突现解释都可能是基本的。抽象的实体是真实的,并且在产生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因果关系本身就是这样一个抽象概念。
第6章向通用性跳转
系统为了适应某个狭隘目标而作的一个微小改变,刚好也使系统变得通用。这就是向通用性跳转。
所有知识增长都是通过渐进的改进实现的,但在许多领域里有一个节点,知识或技术系统一项渐进的改进在此时会导致延伸范围突然扩大,使系统成为相关领域的一个通用系统。
第7章人工创造力
物种的进化式变化,对应着人的创造性思想。认为人工智能可以通过积累聊天机器人的技巧来实现,这种观点对应拉马克主义。该理论认为,新的适应性可以通过实际上只是现有知识展示的变化来解释。这样的误解在当前几个研究领域中颇为常见。
(通用)人工智能领域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因为在其核心里有一个悬而未决的哲学问题:我们还不了解创造行如何运作。近似的,人工进化也可能没有实现,尽管看上去好像实现了。问题在于,我们不了解DNA复制系统的通用性的性质。
第8章无穷的窗口
有限主义认为只有有限的抽象实体能够存在。于是不得不否认“排中律”。有限主义是运用在数学上的工具主义,从原则上拒绝解释。有限主义本质上是以人类为中心的,因为它把狭隘主义当成理论的优点而非缺点,它的致命缺陷是认为数学家对有限实体拥有一些他们对无限实体所没有的特许权限。
数学命题的真假确实与物理无关,但这样一个命题的证明却完全是物理问题。不存在抽象的证明,正如不存在抽象的了解,数学真理是绝对必要并且超验的,但所有的知识都由物理过程产生,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受自然规律制约。......我们的数学知识的可靠性,永远从属于我们关于物理现实的知识的可靠性。
为数学寻找一个绝对安全的基础,这个动机根本就是错的,它是一种证明主义。
找到证据不是数学的目的,它仅仅是数学的方法之一。数学的目的是去理解,它的总体方法是提出假设、根据它们身为好解释的程度来进行批评。不可能仅通过证明一个数学命题为真来理解一个命题。
证明——一种计算,如果有了运行它的计算机怎样运作的理论,就能确立某些抽象命题的真实性。
证明是一种物理过程:一个数学命题是否可以证明、是否可判定,都取决于物理规律,这决定了哪些抽象实体和关系可用物理对象来模拟。
第9章乐观主义
科学理论预测未来的能力,取决于其解释的延伸,但没有什么解释的延伸范围达到能预测它自身的后继者将包含什么内容。我们自身的未来也将由我们尚未拥有的知识来塑造。
预测表示好解释对未来事件的结论,预言表示声称对某些尚不可知的事物有所了解。
我们关于一个命题是真是假的知识,永远取决于我们关于物理对象的行为的知识。
第11章多重宇宙
平行宇宙故事的诱惑是允许宇宙之间的通信和旅行,但这样的话,它就实际上是单一宇宙的故事了:一旦宇宙之间的障碍可以轻易穿越,它就只是一种较为奇特的、将各大陆分隔开来的海洋。
配置实体(如电子货币)是对象的状态或配置,不是我们通常想的物理对象本身。比如银行账户余额存在于一台特定信息存储设备的状态中。在某种意义上这个状态归你所有,但你并不拥有这台设备。
一个历史是多重宇宙的一部分,意义等同于一个地层是地壳的一部分。历史以物理变量的取值与其他历史区分,就像地层以其化学成分及化石类型等与其他地层区分。
物理世界是一个多重宇宙,其结构是由其中的信息如何流动来决定的。在多重宇宙的许多区域,信息以半自治的方式流动,这样的信息流称为历史,我们把其中一个历史称为我们的“宇宙”。
每当一个测量得以进行,除了一个历史之外,所有历史都不复存在。存留下来的历史是随机选择的,每个可能的结果出现的概率,等于出现该结果的所有历史的总量度。
坏哲学指不仅本身错误还主动阻止其他知识增长的哲学。经验主义的后裔、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工具主义、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后现代主义”都属于坏哲学。
第13章 选择
把选择和决策过程想象成按照固定公式在现有选项中进行选择,是一种错误的做法。这忽略了决策的最重要元素,即创造新的选项。良好的政策是很难改变的,因此互相冲突的政策是离散的,不能随意混合。选举制度应通过波普尔标准来评价,评价依据是去除坏统治者和坏政策的容易程度。这表明,在先进的政治文化中多数投票制度是好的。
第14章 花儿为什么美丽
美学中有客观真理。流行的说法认为不可能有客观的美,这是经验主义的遗物。美学真理与实际真理有关系,它们既通过解释互相关联,也因为艺术问题可以从物理事实和情况中突现出来。花在人眼中总是美丽的,而它们的设计是为一个显然与人类无关的目的进化而来,这一事实显示美是客观的。
第15章 文化的进化
理性谜米——一种思想,依赖于接收者的批评能力实现自身的复制。
反理性的谜米——一种思想,依赖于使接收人失去批评能力实现自身的复制。
静态文化/社会——发生变化的时间尺度很大,超过了其成员能注意到的范围。这类文化由反理性谜米来主导。
动态文化/社会——由理性谜米主导的社会。
文化由谜米组成,谜米会进化。谜米复制只有两种基本策略:帮助预期的持有者,或者使持有者丧失批评能力。西方文明处于一个不稳定的过渡期,正从包含反理性谜米的稳定、静态社会转向包含理性谜米的稳定动态社会。
与传统观念相反,原始社会中的生活难受得无法想象。这些社会要么是静态的,仅仅通过消灭社会成员的创造性并瓦解其精神来生存;要么迅速失去其知识而解体,由暴力取而代之。
第16章 创造力进化
如今,把我们与其他物种在极大程度上区分开来的,正是人类用来改进思想观念的创造性。然而在人类存在的大多数时间里,创造性的使用并不明显。
波普尔认为:如果没有预先存在的知识,就不可能进行科学观察,这些知识涉及要去看什么、寻找什么、怎样去看、怎样解释看到的东西。理论必须先行。理论要靠猜想得来,而不是推演得来。
复制人类谜米的是创造力。
获取谜米的人面临着与科学家相同的逻辑挑战。两者都必须发现一个隐藏解释。对前者而言,该解释是其他人头脑中的一个思想观念;对后者而言,是一种规律或一条自然法则。两者谁都不能直接触及这个解释,但都能获取可用来检验解释的证据,对前者是谜米持有者被观察到的行为,对后者是与法则一致的物理现象。
创造力就是为了把谜米保持原样复制下去而进化出来的。这是我们这个物种得以存在的原因。
第17章 不可维持
自然规律不可能对进步施加任何约束,否认这一点相当于诉诸超自然。换句话说,进步是可维持的、无限期的。但是,这要通过采取特定思维方式和行为的人来实现,也就是启蒙运动特有的解决问题和创造问题的那一类思维方式和行为。这需要一个乐观主义的动态社会。
关于人类事物的机械性再阐释,通常不仅缺少解释能力,在道德上也是错误的,因为它们实质上否认了参与者的人类属性,只把他们和他们的思想当作自然环境的副作用。
原始自然环境虽然充满证据因而也充满机遇,但里面一个思想观念也没有。只有知识能把自然环境转变成资源,只有人类能创造解释性知识,从而创造出称为“历史”的人类独有行为。......自文明开始以来以及更早的时候,进步的主要机遇和主要障碍都仅仅由思想观念组成,它们是整个历史的决定性因素。
静态社会最重失败,是因为它们无法迅速创造知识的特性必定会把一些问题变成灾难。
戴蒙德对不同社会的不同历史所作的“终极解释”是错的:历史是思想的历史,不是生物地理学的机械影响的历史。
预防可预见灾难的战略最终必将失败,而且对不可预见的灾难连讨论一下都做不到。为了防备不可预见的灾难,我们需要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迅速进步,还需要尽可能多的财富。
第18章 开始
大多数基础发现一直以来不仅包括新解释,还要运用新的解释模式。
无穷的无知是知识存在无穷潜力的必要条件。拒绝接受我们“即将到达终点”的观点,是避免教条主义、停滞和专制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