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闽宁学生,他叫马应强,长得挺帅气。
一米七上下的瘦高个子,是班级的最高“海拔”。身材比例很协调,宽肩长腿,加上很周正的五官,黝黑的皮肤,短短的“小西装头”,显很相当有精神。
但他超不爱学习,一提到学习,就成了蔫瓜,精气神全都跑光光了。
他在这周的随笔中这么写到——
周六早上起来,坐在床上看了一会儿电视,吃了早饭,就去篮球场打球。先投了几个篮板,后来又投了一个三分球,就进了。今天手气很好,十个三分球进了八个。中午回家吃完饭,听到表弟叫我。他拿了手机,我们一起打游戏,打到五点多,我又去打篮球场打篮球,打得满头大汗,就回家吃饭。妈妈叫我洗了澡,坐在床上看了一会儿电视,就睡了。这是多么开心的一天呀!
可想而知,他是个作业拖欠大户,这篇随笔是在学校让他补写上的。
全文共一段,倒也实诚地介绍了自己的一天,纯玩无任何有关学习的添加剂,真是无比纯粹的开心呀!
其实,不仅是周六,在应强所有的课余时间里,基本和周六这天一样,是无任何学习添加剂的。
他回家不做作业,全靠第二天早读课上或补或抄。因早读时间有限,还是会欠上一屁股的“作业债”。
他妈妈倒是很想把他管好。无奈在应强四五年级最需管束调教的年纪,他妈妈有大半年时间在外地医院照顾应强生病的舅舅,回来又花好几个月的时间去永宁县城,给高考的二女儿做饭陪读了。而应强的爸爸,在集市那边有个摊位,起早摸黑都在外头,根本管不了。
等到他妈妈某天回到应强身边,发现自己完全“控不了股”了,一开始急起来就揍他几下,可后来就不太敢了。现在应强都长这么高了,眼见比他妈妈还有力气呢!最终他妈妈只能叹着气,将这唯一的“招术”给废弃了。这下,应强同学彻底成了戈壁上自由自在的风儿~
但他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呀!情急之下,他总能很快地记背或补上作业,在即将被老师“处理”的临界点,像鱼儿一样溜开去了。
我经常为他惋惜。读书是真有天分的,有些孩子会读得比较喘,但好在“勤能补拙”。有些同学,可以学得轻轻松松。人家要花上十分钟掌握的,他可能只要五分钟即可,马应强就属于后一类孩子。但关键是,应强同学压根儿就一分钟也不愿花,那当然啥都不会。
老师都会有一个通病,那就是“惜才”。我未能免俗,总想拽他一把,总想去点醒他。
可是,我几乎是屡战屡败——
我最先想给他点盏“心灯”,让他爱上阅读,让“书”如春雨般无声地润养他。但遭到他坚决的“抵制”。
最先是为他挑了本童话书。当时他的身子僵成一块铁板,上身起码向外倾斜了15度,以便尽可能远离我。皱着眉头,一副极不耐烦的样子,话语也精简到不能再精简了——
“不看!”
“不爱看!”
“不用,家里有书!”
……
我便灰头土脸地败下阵来。
接着,我又从他这个年纪,他这个性格去想,想他可能爱看的书。最后为他千挑万选了一本《少年特种兵》。
国庆假期前一天在教室走廊遇到他,告诉他我为他挑了这本书,放在我办公桌上,让他今天一定要拿走假期里去读。
他倒没有上次拒人以千里之外的冷漠,只是有点小小诧异,眼神有小点儿茫然。但略一迟疑后,还是很勉强地点了点头。
我可高兴啦。但还是高兴太早了,等我假期回来,书还原封不动地放着。
我又输得稀里哗啦。就像是我装备了精良的武器,可对方连眼神都不给一个。输得挺不体面。
后来,我又把自己的脑细胞拼命运作了一下,决定委任他为阅读小组长,替组员们去图书馆借书去。
他一副兴致勃勃的样子,抱来一大摞的《小王子》,很负责地分到同学手里。虽有前两次的交锋教训,但我仍止不住窃喜。他可是头一次爽快答应,要把这本书看完的哦。
到了要还书,大家要进行读书交流的日子,我点了应强的名,他站起来很干脆地说“没看!”
我的头便“轰”地炸开了。我知道自己又败下阵了。但我也知道,刚拿书时他是真心想看的,可他的惰性,又硬硬地把他的目光从书本那给扭过来了。他并没有骗我。
但好在“我”也拧得很,屡败屡战~
那天我在课上给孩子们读路遥的《在困难时期的日子》,读了整整一节课。小说中的主人公马建强,紧紧牵了大家的心。他的好成绩因贫穷引来了殊多的烦恼,马建强纠结的内心,全纠结了孩子们的脸上,包括马应强。
这次,我不敢大意,不敢随意“出手”,担心把“命门”暴露在外。
我耐心地等到马应强在体育课上惹了点小麻烦,显出他内心的虚弱时,我赶紧趁“虚”而入,一通道理后,我告诉他,他非常需要在小说里的马建强身上,获得勇气,汲取成长的力量。
他几乎没有半点犹豫,很快接过,而且立马看了起来。
这次轮到我诧异得有如梦中一般的不真实了。
马应强真的被小说里的马建强迷住了。那埋头在书本的样子真帅呆了。
去应强家家访时,他妈妈说他晚上有几天都没出去逛了,都在看书呢!我知道,他就是在看路遥的《在困难时期的日子里》。
这下子,应强是真的看上书了。我高兴得走路都带风。但我还没来得及给自己颁一个奖,马应强就把书还回来了。
路遥这本书,其实是部小说集,马建强只是其中一篇的主人公。可应强任我怎么劝,他都说不看了.那态度犹如我对待电信诈骗般绝决。
我怕自己太过沮丧,便常常哄自己说,人家应强看书直接从“高中”起步,跳过了绘本童话,跳过了校园小说,直接读大师作品……
再后来,我“士气”便有些低落。某天随手递了本书给他,这几天又改到他的阅读单了,发现他在看了呢!虽然他每天才看十来分钟,我还是挺欢喜的。但当然不敢做“柳成荫”的梦,以往的教训太多了呀!
“心灯”似乎没怎么点亮,我就想着去将他“路灯”,尽可能让他不要迷路:
我便去他家家访,尽可能把这个孩子读得更透一些。
宠,我觉的他家人,尤其是他爸爸,一定非常宠他。
在他家小小的院子里,竟然安了个乒乓球桌,还想方设法在墙上安了个和赛场高度相当的篮球架……(未完待续)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