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公众号“素琳琅”。微信搜索“素琳琅“,点击关注,即可先睹为快。
讲今天的故事之前,妈妈先给妞妞讲哥哥小时候给人打破头的故事。
哥哥二年级的时候,妈妈爸爸带着哥哥,还有几个家庭一起去摘草莓。那几个家庭的小孩常常和哥哥一起玩。那天摘草莓之后,大人都在给自己家摘的草莓称重量,因为摘完的草莓要全部带走。三个小孩在外面的石头堆上扔石头玩。
突然,一个小孩跑过来说:“有人打破头了。”大人跑出去看。原来,哥哥把轩哥的头打破了。他们扔石头,一块尖利石头不小心落在轩哥头上,有好几缕血顺着额头流下来。他妈妈不在,妈妈坐他爸爸的车去医院。
妈妈陪轩哥在医院缝合伤口,他可真勇敢呀!头皮上没打麻药,缝了两针,也没哭。汗水顺额头淌下来,妈妈心疼得不得了。回到家,看你哥哥蜷缩在床头一角,妈妈知道哥哥害怕极了。爸爸肯定不知道怎么安慰哥哥,我一到家,爸爸就走了。
妈妈很生气。妞妞问,生谁的气?当然是爸爸了。他没觉得哥哥有什么问题。好在还有妈妈。妈妈告诉哥哥,哥哥玩的时候不小心伤了轩哥的头。下次玩,一定要小心。还告诉他,轩哥缝合了伤口,已经不流血了。等睡醒觉,妈妈带他去给轩哥道歉,一切就过去了。一开始,妈妈说什么哥哥都不搭理我。后来说到道歉,哥哥问,他真的会原谅吗?妈妈赶紧回答,会的,会的。
下午,妈妈搂着哥哥睡了半小时。哥哥那时候已经分床了,但是妈妈觉得哥哥需要妈妈,一直抓住妈妈的手,妈妈没有离开。起床后,妈妈领哥哥到了轩哥家里,他妈妈在家。妈妈给他买了很多礼物,零食还有两箱酸奶和饮料。妈妈等哥哥道歉完,又问轩哥一个问题,他和哥哥还是不是好朋友呀!妞妞猜到他怎么回答的?他告诉哥哥,他都原谅哥哥了,当然还是好朋友呀!妈妈觉得轩哥说这句话的时候,简直酷毙了。
你看,道歉的作用大吧?每个小朋友都会犯错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道歉,大人也犯错误,道歉同样管用。
好了,回到三国故事来。上回说到周瑜设计想杀诸葛亮,诸葛亮草船借箭,逃脱周瑜毒手。周瑜认识到诸葛亮比他聪明,在营帐中摆下酒宴,诚心向诸葛亮请教如何破曹军。诸葛亮提议把他和周瑜想到的办法都写在手上,周瑜欣然同意。写完之后,各自摊开手掌,只见俩人手掌都写着“火”字。
也就是说,两个最聪明的人达成一致意见,必须以火攻,才能破曹军。诸葛亮走后,周瑜在帐中冥思苦想,怎么用火攻计呢?
这时候,从外面进来一员老将军,他得六十岁以上了。他来问周瑜可不可以用火攻破敌军。原来他是黄盖。聪明的人都想一块去了。周瑜和他说了自己的计划,就是目前没有合适的人去曹操那边诈降。妞妞知道诈降什么意思吗?就是假装投降呀!周瑜计划要火攻曹军,但是得派人先去诈降,要不然曹军不会让船靠近呀。等船靠近曹军,就在船上放火,容易燃烧的东西点燃,大功告成了。
第二天,周瑜和黄盖表演了一场好戏。黄盖在中军大帐中当众向周瑜发火,说什么再不进攻曹军,军心涣散,不如直接投降算了。周瑜勃然大怒,命令把黄盖推出大帐,立刻斩首。别的将军都为黄盖求情。周瑜这才下令把黄盖推回来,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命令把黄盖打一百军棍。
黄盖被打得血肉模糊,屁股上鲜血淋漓。鲁肃再也忍不住了,扑上去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黄盖,周瑜这才命令停手。可是已经打了五十军棍了,老将军黄盖昏过去了。
妈妈想问妞妞一个问题,周瑜真的生黄盖的气吗?一定要黄盖死吗?答案当然不是。周瑜和黄盖在奸细面前的表演而已。什么是奸细?妞妞一定要问这个问题吧?
曹操之前派了两名将军来找周瑜诈降,被周瑜一眼看破,但是周瑜没有说出来。现在他要借这两个人的口把打了黄盖这件事传到曹操的耳朵里。这样,黄盖去诈降的时候,曹操的怀疑就会减少很多。这两个人就叫奸细。
事实上,打黄盖的前天晚上,周瑜和黄盖就计划好了,要想演好这场戏,必须真打黄盖,打得越狠,奸细越相信,曹操的怀疑就越少,黄盖去诈降,成功的几率就越大。
这是周瑜和黄盖用的一个计策,名字叫苦肉计。后来,有人把这场戏总结出来一个歇后语,就是什么呀?妞妞猜一下?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什么是歇后语?爸爸和爷爷肯定知道很多,妞妞可以问问他们。
黄盖被打得太狠了,都下不了床了,怎么去曹操那儿诈降?这时候,他的好朋友阚泽来黄盖的帐篷看他,他直接告诉黄盖,他已经看出来他和周瑜的秘密计划。为什么是秘密计划?这件事只有周瑜和黄盖知道,鲁肃也不知道,要不然怎么会拼死护住黄盖呢?
其实,鲁肃不去护,周瑜也不会继续再打的,再打,黄盖真的会死的。演戏演到让别人信以为真的程度就可以了。阚泽说他代替黄盖去曹操那边送诈降书。什么是诈降书呀?就是说明黄盖想要投降曹操的信,当然不能让曹操看出来是假装投降。于是,黄盖写了封信,阚泽就去了曹操大营。
起初,曹操很怀疑黄盖是不是真投降。架不住阚泽能说会道,再加上奸细送来的信上说,周瑜被黄盖惹火了,差点把黄盖打死。曹操不再怀疑了。阚泽和曹操约定,黄盖来投降那天,黄盖的船都插着青牙旗,到时候一定要放行。曹操一口答应。
妞妞猜接下来是不是要讲火烧赤壁了?不是的。火烧赤壁之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诸葛亮借东风。下回妈妈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