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还介绍了改变意识的药物,及其具体的分类。这些药物是通过改变脑和身体的生物化学过程来改变知觉、情绪、思维或行为的物质,它们统称为精神活性药物。最常见精神活性药物有尼古丁、酒精、大麻、熬思卡林、阿片、可卡因、佩奥特碱及咖啡因。是不是感觉心理学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了。那我们就更有学习心理学的必要了。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这些药物的分类吧。根据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以及对行为和情绪的影响,这些药物可分为兴奋剂、抑制剂、麻醉剂或迷幻剂。
1.兴奋剂。能加速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包括尼古丁、咖啡因、可卡因、苯丙胺类、甲基苯丙胺。这些药物使用适量时,会使人产生兴奋、自信和幸福感或欣快感。大量服用会使人焦虑、紧张和过度警觉。非常大的剂量可能导致抽搐、心力衰竭或死亡。这些药物虽然可以让使用者感到精力充沛,但实际上并不会增加能量储备,当作用逐渐消失时,可能会出现疲劳、易怒和抑郁。
其中可卡因是一种天然药物,从古柯树的叶子中提取。
2.抑制剂。能减缓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包括酒精、镇静剂、巴比妥类药物。这些药增强了一种抑制神经元相互交流能力的神经递质的活性。适量服用会使人感到平静、困倦,从而减轻焦虑、内疚、紧张和压抑。大量服用可对疼痛感觉迟钝。服用超大剂量可导致心跳不规律、痉挛以及死亡。
3.麻醉剂。能减轻疼痛。包括从罂粟中提取的阿片、阿片的衍生物海洛因、芬太尼和美沙酮等合成物、可待因和可待因类止疼药。这些药物与内啡肽作用于一些相同的脑神经,有些药物还对情绪有较大的影响(内啡肽是一种人体自身合成的内源性肽类激素)。当注射麻醉剂时,可以增强多巴胺的传递,而产生一种冲动、突然的快感,减少焦虑和动力。但麻醉剂极易上瘾,大量使用会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4.迷幻剂。会扰乱正常的思维过程,有时会产生幻觉,尤其是视幻。包括麦角酸二乙酰胺、麦司卡林(来自仙人掌)、鼠尾草(一种植物)、和赛洛西滨(来自某种蘑菇)。对迷幻剂的反应因人而异,对个体的作用也因时而异。
还有一些药物不属于以上四类,或是结合了一种以上的成分。例如大麻,在食物和饮料中被吸食或消费(大麻的应用在美国一些州是合法的)。大麻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是四氢大麻酚,提取自大麻类植物。大量剂使用大麻会引起幻觉和不真实感。长期使用会出现记忆与学习障碍。
接下来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这些药物的生理作用。药物可以增加或减少突触处神经递质的释放,阻止释放过多神经递质的细胞再摄取,或干扰与神经递质正常结合的受体。
在某些情况下,反复使用某些精神活性药物会导致耐受性。随着时间的推移,需要越来越多的药物来产生同样的效果。当停止使用药物时,可能会出现严重的戒断症状。症状包括恶心、腹绞痛、出汗、痉挛、抑郁、睡眠障碍以及对药物的强烈可望。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这些药物的心理作用。对于一种精神活性药物的反应,不仅取决于药物的化学性质,还取决于个体对药物的经验、个体特征、环境设置及心理定势。
1.药物的经验是指一个人服用药物的次数。比如一个人在使用药物一段时间后,反应可能会越来越积极。
2.个人特征包括情绪唤醒和个性的初始状态。例如一种药物在疲劳时和发怒时可能出现不同的效果。
3.环境设置是指使用药物时的背景。比如一个人在家喝酒会感到困倦,在聚会上喝酒却非常兴奋。
4.心理定势是指个体对药物效果的期望和使用药物的原因。也就是说使用药物的动机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效果。
怎么样,看完后是不是很涨知识?写学术类书集的书评与写小说的读后感不同,前者需要专业的词语来叙述或是有些章段直接就是“拿来主义”,融入太多的个人想法反而会让读者快速地抽离于对知识的汲取。不知道大家对我的书评是否满意,不管怎样,只要友友们通过我的文章能够获得知识,这对于我来说就已经很OK啦!
最后谢谢大家的阅读,本章书评到此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