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2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所谓苗就是根苗。有些植物,种子种下去,发出的芽非常好,应该前途无量,但结果却长不大,枝叶并不茂盛,这是“苗而不秀”。
也就是说有许多人,小时了了,大时糊涂。尤其在教育界更看得到,有些年轻人小时非常好,眼看他慢慢变,变到最后不成器。
再更进一步是“秀而不实”,虽然花叶扶疏,但没有结出果实来。如果我们把这两句话,回转来看看自己的人生,大多可以说是“秀而不实”的。
文学也好,学问也好,无论哪方面,能够做到历史上有成就的,很不容易。
颜回已经苗而秀,是可以秀而实的,可惜却英年早逝,没有能够有好的结果,太遗憾了!
孔子对颜回的喜爱,是刻骨铭心的,颜回对孔子更是尊崇有加。
师徒如此,两千多年后,还令人神往!
❤️赋能王张胜萍解读
大家早上好,日更演讲,成就梦想,写作加演讲,七倍速成长。越付出,越富有!
咱们还是先来温习一下昨天学习的内容,子罕篇的第21章。
9.21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说的是孔子在追思颜回,说,可惜啊,可惜啊,他早早的就没了,他在的时候我只知道他一直在进步,从来没有见他停止不前过。
能够一直勇往直前,不停滞不放弃,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大部分人他是做不到的。
做不到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天赋资质有限,这条路走不通,所以放弃了,这呢,是很自然的事情。
另外一个就是由于志向不够坚定,意志不够坚强,立志快,行动也快,可是对结果的期望太迫切了。一旦发现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就唯恐功夫白白浪费,因此而放弃。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无志之人常立志,今天立志干这个,明天立志干那个,哪个他也没有真正的干下去,都是半途而废,浅尝辄止,结果一事无成。
有志之人他就会立长志,把志向立下来以后,就为了这个目标孜孜不倦的奋斗。享受的是奋斗过程中的乐趣,不管发生什么,他都能够泰然处之,就像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不改其乐,不因物质条件的艰苦而自怨自艾。
同时颜回能够闻一以知十,他也能够不迁怒、不二过,就是为了这件事生气,不把气撒到别的地方,犯过的错误不会犯第二次。所以他是相当了不得的,他的早逝令孔子是非常非常的伤心。
而颜回的行为之所以让孔子感叹,就是因为他学习上就是如此。如果说我们能够保持每天都在进步,坚持不懈,日日不断,那就不得了了!
所谓的高效率就是不返工,我做就能做好,不做无用功,重复功,那是什么概念呢?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说我们真的能够每天进步一点点,不往后撤的话,那成就将是不可限量的。
好了,简单的回顾一下昨天讲的内容以后,我们今天再学习新的内容。这一章的解读,有的人认为是说颜回,有的人认为是感叹一种社会现象,其实我们可以兼收并蓄来理解。
先来看原文。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这也是孔子说的一句话,这里先解释一下几个字,一个是苗,当然,就只是根苗啦,植物刚长出来的样子!我们种地看到种子种下来了,出土以后长出来那个小的最嫩的状态,叫幼苗,或者幼芽。
秀呢,应该是长成以后,长大了,郁郁葱葱的,对于植物来讲都很漂亮,就相当于我们年轻时候的朝气蓬勃。
有的人认为,这个秀是花,秀而不实相当于花而不实,就开花了,却没有结果。就是在秀字上有疑问。
最后一个字是实,就是果实的意思,成果的意思,这个是没有任何疑问的。
我个人认为秀,应该是属于朝气蓬勃的正年轻的时候,就有一定的积累了,处于一个比较好的时候长起来了,但是还没有开花结果,开花的临界点,然后花开以后就要结果了。❤️
那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有些植物种子种下去,发出的芽非常好看,小时候的样子觉得应该是前途无量的,长大了,他是一块材料,能成才。
结果并没有像想的这样,长大以后很一般,枝叶并不茂盛,这种情况是有的。
很多人小的时候看着很聪明,大了很一般。小时间了了,大未必佳。
最典型的例子应该是方仲永,我们曾经学过这篇文章,他小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诗,大家都很惊异,觉得这个是神童。
大家都在夸赞他,他父亲就引以为傲,就带着他到处去招摇,你看我儿子多厉害,是个神童还是这边去给你表演表演,那边去给人家装门面,好像他后来就是了不得的人物了。
但由于只是去炫耀自己,却没有去充实自己,后天的营养跟不上,等真正长大的时候,泯然众人矣,小时候的神童长大了以后啥也不是了,就是一个普通人,所有的才华都被他耗尽了。
这呢,就是苗而不秀。
那就是现在教育界也有很多这种情况,年轻的时候看着非常不错,然后慢慢变长大,长大,最后却不成器。
下一句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眼看他也成长起来了,花叶扶疏,但是呢,却没有能够结出果实来。
这种情况有没有啊?有那最明显的就是谁啊?我们的颜回了。
孔子看他那么可爱,给予了最高形式的赞美,可以说像颜回这样的人,那么努力,那么用功,那么有出息。他是最应该结出果实的,就是成为一代大家传之于后世,留下他的伟大作品,最后名垂青史。
可惜在哪里啊?活的时间不够长,正当盛年啊30岁刚出头,正是好时候该要开花结果了,结果却没了,这是特别特别可惜的。孔子为此是哀叹不已。
那颜回是怎么来评价孔子的呢?我们前两天刚学过。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可见这师徒俩那真的是互相欣赏,互相都很认可,就是最大程度的时候,给予对方最高的赞美。
抛开颜回,他是属于早早的英年早逝,最后秀而不实的。
而事实上,大部分人比颜回要幸运的多,有寿命,可以活得很大很长,应该是能够结出果实来的。但是因为自己的不能坚持,因为自己的懈怠,最后秀而不实。
大家看看就知道了,历史上几千年真正能够流传下来的有几个人呢,大部分人都普普通通,碌碌无为。
当然啦,要想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自己的足迹啊,像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唐宗宋祖,李白杜甫辛弃疾苏东坡等等人物一样,确实是非常非常困难的。
所以我们不要为了一点点小成就而沾沾自喜。
要好好的夯实基础,一直在成长进步,由幼苗到茁壮成长成,然后再开花,再结果,再有传承。
就像孔子那么多门徒和弟子,把他的思想记载下来,传之于后世,惠及中国乃至全世界。
这一章其实就是告诉我们,有的人从小基础比较好,但是他未必能够真正的茁壮成长起来。有的即便是成长起来了,也未必真的就能够开花结果,真正的有所成就。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客观原因我们无法来追究,主要的还是从主观方面来下手。
不管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精进自己,苗而要秀,秀还要实。最终要开花结果,开枝散叶,有所成就,能够流传。
打一个不算太恰当的比方,就是我们人,从小长大,一个是要长大长成人,而且要结婚要生子,最起码有个后代,要能够把这个血脉传下去,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说叫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啊,有传承。
只是人的繁衍,这还是很自然的事情,那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学业,我们的道德,我们的文章也要像这个身体一样,也要能够有东西传下来,那就不得了了。
根据这一章我也就想,对于我们自己来讲,我们一个是要像苗一样,好好的茁壮成长,该开花的开花,该结果的结果,该结婚结婚,该生子的生子。
那对于学习成长来说,从小到大都不能懈怠,我们现在已经不小了,那就教育从孩子抓起,让孩子从小就能够茁壮成长,不管他有多聪明,你都不能以此为傲,就只是去晒成绩了,而是要不断的去充实他的思想,让他身体健康成长的同时,思想也能够好好的跟上时代。
最后,真正不但能够成长起来,而且要能够有所成就。
好了,时间也到了。这一章简单的说,可以说是缅怀颜回,感叹他英年早逝,没有能够来得及留下一番大事业。
同时也是告诉我们,人生是有阶段的,小了好不代表大了就好,也未必有成就。无论什么事情都不能停止。
好了,今天这一章,就到这里。
明天我们来接着一起学习下一章。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这里面大家一眼就看出来了,有四个字特别熟悉,那就是后生可畏,到底怎么回事呢?我们明天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