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想亲子关系三大特点中,安全且灵活、和善且界限分明,是绝大多数畅销书强调的重点,它们的确极其重要,但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其实并没有那么难。一个用心学习的家长,不出两个月,都能感受到在这两个维度上的明显变化。
第三组亲子关系就算得上更高境界和难度了。做一个有启发性的家长、一个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家长,哪怕最用心的人,需要的都不是几个月的时间,而是长期的积淀甚至一生的修为。
因为给人一瓢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
如果真的事先没准备好,那也至少得自己一边挖、一边给。
作为一名普通人,你是不是很想了解在聚光灯下的名媛名仕们平常是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小步满足你们的好奇心!最近,我们访谈了上百位被认为是非常具有时代价值感的人,聊了聊关于父母在他们童年时给到的启发和引导与现在取得的成就或者生活状态之间的关系,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爸爸妈妈们快来围观吧。
一位清华的“学霸”,谈到她的妈妈小时候为了帮助天生注意力有点涣散的她,坚持了三年每天带着她算扑克牌。
一位不到30岁就身价上亿的企业家提到他的父亲,一位国企的领导,一有机会就让他旁听自己单位的高层会议。
一位中央美院的教授,说小时候家里随时都准备好了水彩、油彩、中国墨、水粉、油画棒、粉笔等各种能想象到的画画材料,一整个屋子随便她尽情涂抹,从不干涉。
一位北大毕业的政界新秀说,他家两整墙的书,爸爸耐心的一本本拿出来给他讲、带着他讨论。
一位斯坦福毕业的连续创业者,告诉我们在他家,辩论是常态,他的父母从来没有用权威压过他,哪怕他明显就是在强词夺理,也要敞开了和他辩个清楚。
一位知名的编剧,小时候妈妈就带着她看遍了电影频道所有的中外电影。
一位野生动物学家,6岁不到就跟着爸爸捉遍了他们那块林子里所有的虫子。
一个公认的模范全职太太,从小妈妈的收纳习惯影响了她一生,她家四层楼的小洋房,要找任何一样东西,都能在一分钟之内准确定位。
一位顶级的服装设计师,跟我们讲述她姥姥是如何手把手的教她认识每一种花纹、练习各种针法,逛商场时看到别致的样式,总要停下脚步细细把玩。
一位在网上教大家给孩子做国学启蒙的妈妈,小时候就是被熏染在纸墨笔砚浓郁的香气中,养成了出口成章的大家闺秀气质。
……
我们并不一定需要自己的孩子成为某个顶级人才,但是我们都希望他们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出一些成就、实现一些能让自己幸福的价值。引导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在他们的道路上给他们一些助力。
随着人工智能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发展,当我们的孩子长大的时候,一切简单、机械、重复的工作都会被机器替代,这已经不是耸人听闻的世纪预言,而是非常现实的摆在我们眼前可见的未来。到那个时候,创造力、批判性思维、眼界见识,这些的软素质才是可以帮助孩子们从容应对智能时代甚至开创自己的一片天地的护身符。
这些助力、这些软素质的培养,都需要我们积极的发展“启发性”的亲子关系,抛弃传统的知识灌输方式。有一些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比如学会启发式的提问方法、比如尽量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比如积极引导孩子去观察和探索新的事物。这些技巧很多可以在小学霸学院中找到。
但是更加关键的,是我们家长自己要成为一个丰富的、有趣的、有眼界见识的人。否则,方法虽然学了一堆,却不会用,也很尴尬,比如:我们启发孩子自己去解决的问题,永远都只是吃喝拉撒睡的生活琐事;我们引导孩子观察思考,孩子卡壳以后我们却没有办法解释和分析;我们自己就没有过一项真正的兴趣,并为之坚持和付出;我们都看问题只看表面不深究内里;我们见过的世界就只有那么小,如何带着孩子去飞翔?
所以,才有了这一组“富有启发和共同成长”的亲子关系,成为最高的境界。它需要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终身学习。
从遇见孩子开始,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