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合集,包含了《自卑与超越》《理解人性》《儿童教育心理学》三本书,分了三次将整本看完,本次读后感主要写第三部分。
最近双减政策很多人在讨论,有人欢喜有人忧。
前段时间与刚大学毕业的小侄女也讨论过这个问题。大家都削尖了脑袋将孩子送上高中,送往知名大学。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学校教育和成绩是什么?
小侄女有说到,她觉得中国的教育制度还不够完善,当我听到这么一个观点时,脑子里都是9年义务教育和所谓的普及高中的提议。但她说,如果真的好好抓职业教育,开拓一条新路线,消除中国人对职业教育的歧视,孩子的学业压力是不是能少很多?
其实,我们是不是在内心深处,不愿接受自家孩子的平庸?亦或者,不愿接受自己的平庸?
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也许就能解释我们这种心态吧。
言归正传
关于本书
阿德勒的《儿童教育心理学》 是一本让全世界数千万儿童、父母和教师都终生受益的经典养育读本。
本书以个体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以经过实践检验的教育方法为指导,从人格统一性、自卑感、卓越感、社会情感、学校教育、家庭氛围等几个贯穿始终的关键词出发,旨在破解儿童的心理行为密码,揭开儿童口吃、说谎、打架、孤僻、懒惰、尿床、暴躁等问题行为的根源,传授父母和教师高效简单的养育技巧,培养儿童拥有自信、独立、勇敢、坚韧、合作等健全的人格。
关于作者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20世纪三大心理学家。
主要著作有:《儿童教育心理学》《自卑与超越》《理解人性》《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神经症问题》。
正面管教、鲁道夫·德雷克斯的民主育儿、美国S.T.E.P.父母效能系统训练等风靡全球的教育理念都深受阿德勒教育思想的影响。
一些感悟
我们为什么要教育孩子?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育问题可以归结为一种自我认识和自我知道的过程。”
“相比成人而言,儿童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能力非常薄弱。”
“成人必须对儿童进行教育,关注并引导他们的成长。”
“最大的困难莫过于对儿童的无知。”
“成年人正确认识自我已属不易,更何况是全面地了解儿童,要在此基础上去指导和引导就更加困难了。”
“人格的整体性及其独特的生活目标和生活风格不是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个体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看法上的。”
意思就是,我眼中的世界,只是我认为的样子。
所以,教育的起点应该是从孩子的视角去理解他们的世界。
而教育的目标是,确保孩子不会失去勇气,当他们失去勇气时,帮他们重新获得勇气和信心。这就是大家特别向往的内驱力。
那如何教育,如何引导?我觉得《正面管教》里给出了很多方式。比如第一条:温和而坚定。这本书里提到”惩罚对于儿童来说一般是弊大于利“
在所有的教育类别里,你最在意的是哪一项?
成绩?技能?艺术?
阿德勒认为,培养儿童的社会情感十分重要。
在当今教育体系,让孩子在一种竞争的氛围里生存着,而社会需要的是可以与别人一同合作的人。
书中有一句话特别有感触“学校不能把自身视为教育的目的。学校必须明白,他是为社会而不是在为自己培育学生。学校不应该忽视任何一个学生。“
作为父母的我们,一个很重要的责任就是,将孩子的兴趣和信任扩展到其他人那里去,让孩子具有必须的社会适应能力。
”自卑感“和”追求卓越“
一提到”自卑与超越“就会想到阿德勒。阿德勒认为:”所有儿童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自卑感,会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并试图改善自己的环境来消除自卑感,个人处境的改善会减弱自卑感,心理学上把这一现象称为心理补偿。“
“自卑“在我们认为,往往代表着负面的,而”超越“则是象征着优秀品质。而作者认为,过度的自卑或过分的追求优越,都会对个体造成极大的伤害。
这是百年前的作品,但读起来一点不觉得有历史感。
心理学和教育应该是密不可分的,人的心理是非常微妙和多变的,孩子更容易被周围的环境所影响,这也为教育提供了可能。
这虽然是本讲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学术性其实并不是特别高,如果你对自己或对儿童想多了解一点,可以从这本开始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