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记录了中华文明的辉煌历史,同时也记录了中华儿女追求美好生活的历史。中国书画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语言,反映和描述了中华民族的风土人情;同时也是历代文人画家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一种情感折射。随着当今世界文化向多元化趋近,以及受到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当代中国书画鉴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使当代书画市场也是处于喜忧参半的状态。
鉴赏一幅优秀的书画作品和书画创作一样,都是属于人类审美活动的范畴,是一种文雅而高尚的艺术思维活动。也可以说是一种对美的享受,它可以博览众采,丰富和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和鉴赏能力。所谓鉴赏,就是鉴识和欣赏,有鉴无赏,不为真鉴;有赏无鉴,不为真赏。鉴多理性,赏多感性。两者是不可分的统一体。从某种意义来讲,鉴赏也还是一种对艺术的再创造。清代王原祁就在《雨窗漫笔》中指出:“临画不如看画。遇古人真本,向上研求。视其定意若何,结构若何,出入若何,偏正若何,安放若何,用笔若何,积墨若何,必于我有出一头地处。”这里不仅谈到了如何赏画,也谈到了如何鉴画。对于书画的鉴赏也需要了解书画家的个人风格。
所谓个人风格,是指书画家在书画创作过程中自然流露出来的独特的个性化风格,人们习惯称之为“笔性”。他包括很多方面,主要有用笔、用墨、意境、署款等等。
【一】笔墨、气韵
笔墨、气韵是鉴定书画的关键,也是难点。因为关于这个的判断没有明确的尺度和标准。绘画作品是主观意象的产物,各个画家都有他各自的表现风格,不像自然科学那么容易准确判断,更不像1+1=2那么简单。再加上鉴赏者对与该画相关知识的了解不同,和鉴赏者个人审美兴趣的差异,故对同一作品不可能得出同样的反应。俗语说:“情人眼里出西施”不是没有道理的。比如我们鉴赏清初“四王”中王时敏的作品时,知道其源自“元四家”。在构图方面较为紧密,笔墨较为精细,墨色较为清淡,但有时候山头较为浓厚。再比如与“四王”大致相同时代的“四僧”的作品,就和“四王”的笔墨、气韵大相径庭。他们用笔大多比较粗狂野逸,构图简洁。
【二】书画家印鉴款式
每个书画家都有一定的书款习惯,这种习惯集中体现作者的笔性,因此熟悉书画家的印鉴款式对于书画鉴定来说是必须的一步。现在以明清以来不同书画家的印鉴款式为例分析其特色,为鉴定其书画提供参考依据。“吴门四家”中,唐伯虎的署名,“唐”字多是用一竖连“口”字,用一横连“口”字的多是有问题;文徵明,早年明文碧,但“碧”字一定要从“土”,从“玉”者皆伪。董其昌在书画上面的署名大多是字不“玄宰”,画不“其昌”,画上多是不画人。无独有偶,清代中期岭南书画家谢兰生提款时则是字不“里甫”,画不“兰生”。
又由于近几年艺术品的收藏热不断升温,各种拍卖活动频频举办,假画也应运而生,别是有些基本功比较扎实的人,伪造的名人字画,最易以假乱真,蒙骗他人,同时也侵害画家权益。前两年据报载,有人以110万元人民币购买了一幅张大干的《仿石溪山水图》至今真伪难辩,该作品左右两侧有徐邦欣赏与评鉴达、谢稚柳这两位鉴定权威的题跋。徐老认定这幅画是伪造的,他的题跋是“移花接木拼凑上去的”,而谢老则肯定该画是真品,并亲笔写下鉴定书:“确定此图为真迹无疑”。两位专家孰是孰非尚无法肯定,最后只有诉诸法庭裁决了。
【三】流派,风格
对任何流派和风格的作品,都要冷静地思考、分析、研究,这就不仅要了解中国画的源流、沿革、技法和历代品评画作的依据、还要扩大自己的欣赏角度;诸如美学、考古学、社会心理学等等。对画作才能予以科学的和公正的评价。
至于如何鉴赏画作也有其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如要鉴定书画作品的真伪,就首先要从作品本身和作者开始。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书画风格、善画的题材、常用的技法及流派、地域特点和作者本人的经历、师承、习惯用的材料、印章和题款的书体等等。而如果只是鉴赏作品艺术性的高低,则其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尽管有许多相同的因素。然鉴别真伪则侧重依据,重理性、重科学;而鉴别艺术性高低,则侧重艺术性、重感性、重技巧、形神与意境。刘熙载《艺概》中记载着唐代欧阳询观古碑文的故事。欧阳询是大书法家,一日骑马在荒草寒烟中发现一块古碑,放眼一看,果然是好书法,再望下看原来是西晋索靖所书。这精妙的书法吸引着他,“驻马观之,良久而去”;然走了不久又返回来下马观看,进而索性席地坐观,并宿在碑旁,尽情玩昧,三日乃去。这个故事说明了一种鉴赏书画的方法,即先观其大势、整体,后观其局部、细部,再观其用笔、用墨,进而体察其形象、神采、意趣、情调等等,才能较为准确地评价书画作品的优劣。
【四】作者创作全景
另一种鉴赏方法,则是从作者的一生创作活动及代表作品进行宏观概评,就其创作风格,审美追求、艺术个性及作品效果进行剖析;或是就某一作品的书法、气势、结构、形象、笔墨效果等构成艺术作品的各个方面去进行评判。
总之,由于书画艺术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所以鉴赏者也必须具备渊博的学识,在某种情况下还需要与审美对象具有相应的心态,进而体察出作者的心态,就不难认识其书画作品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