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我都是这么以为的,你是不是也是这样?
成年人做一件事,最重要的是什么,当然是动机啊,有动力才有一切的开始。升职苦拼、升学勤学、减重控糖、健美健身......,没有动力,哪来的毅力?
超级想做,可还是没做到,问题在哪里,当然是自己啊!没有意志力,不够自律,只能怨自己。不然同样的训练营,同样的事儿,人家怎么就做到了呢?一年年倒下的Flag,不堪回首。
来,动起来,坚持21天,坚持45天,坚持1个90天,迎接10个90天,挑战100个90天,成功的人都是刻意练习而成,一万次练习的秘诀,重复是成功的基石。然后,演讲、发音、背单词、学英语、跑步、轻食、舞蹈、健身、阅读......从大人到小孩,席卷整个朋友圈。大家都挤在21天的路上,一批消失一批再起。
养成一个好习惯,或改变一个坏习惯,太难了!真正能做到坚持、自律的只有20%,不,可能1%都不到。得,或咬牙坚持挤上这条道,或面对现实,妥协放弃。
【福格说】
福格说:无法改变绝不是你的错,那只是因为你不懂行为设计。
他说:
之所以很多事情,你很想做,你有动机,却还是做不到,就是因为动机本身并不可靠。
所有的习惯都能被养成,半途而废不是意志力问题,是“心太大”。缩小规模,甚至从最简单的入门步骤“开始,遵循”微小“原则,才可以持续。
没有提示,行为就不会发生。既有动力,也有能力,还需要提示来帮忙。便利贴是提示,弹窗小红点是提示,一个已经固化的行为习惯才是最可靠的提示。因为提示,所以行动;因为固化,所以习惯。
不要相信重复的鬼话,真正让你愿意持续的不是持续本身,而是来自于“庆祝”。庆祝每一次微小的成功,大脑喜欢这样的感觉,自动识别并铭记刚才的行为,庆祝让行为固化。
听起来有点意思吧,福格是谁?
【B.J.福格博士】
你一定听说过“微习惯”这个词,它源自福格。
如果你使用“美图秀秀”,不知你是否听说过Instagram,美国一款类似的社交APP,10年前就被Facebook用10亿美金收购,它源自福格给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
一夜之间风靡全球的Clubhouse,一度“一码难求”,其创始人也是福格的学生。
B.J.福格博士
斯坦福大学行为设计实验室创始人,行为设计学创始人,深入研究人类行为超过20年,提出了被产品经理奉为圭臬的“福格行为模型”。
“硅谷亿万富翁制造机”,Instagram、Clubhouse创始人的创业导师,学生被谷歌、优步、Facebook等企业疯抢。
“微习惯学院”创始人,帮助超过12万人毫不费力地实现了个人改变。
B.J.福格博士,著名的“福格行为模型”提出者。B=MAP,这一模型,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于行为习惯养成的认知,不论在产品开发、用户行为设计、企业管理还是个人习惯养成领域,都屡试不爽、一通百通。
那什么是“福格行为模型”,它神奇在哪里?
【福格行为模型:B=MAP 】
B=MAP,行为=动机+能力+提示。也就是说,福格认为,要让行为发生改变,只需要同时具备动机、能力和提示三个要素,而无关“意志力”,你不必再为半途而废而自责,也不需要在焦虑、较劲儿中一步三回头。能不能实现行为改变,只需要检查这三个要素,如果哪个习惯你始终养不成,那一定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比如:身边的同事都在减重,受环境影响,你也有强烈的减重动机并参与其中。当大家陆续停歇了,减重于你,很可能就不了了之,这就是动机在波动。
比如:凌晨一两点的夜猫子,因为身体亮红灯或身边的负向事件刺激,立志要死磕早睡,12点睡吧,说起来也不早啊,可一星期过去了,没有一天能做到。为什么?原因就在于,一下子提前一两个小时,对你来说,实在太难。早睡无法实现,是因为缺少能力要素。
再比如:在办公室,你每天都习惯喝两大壶水,休息日在家,反而喝水量很少。办公室的烧水壶可能就在你手边,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烧水,水杯在办公桌上,顺手就会拿起喝。休息日在家反而喝得很少,缺少的就是提示要素。
So,如果你能让动机、能力和提示这三要素同时齐备,你就会发现,行为改变轻而易举。
嗯,挺有道理。那问题来了,我们可以怎么利用这些原理来设计行为,带来惊喜改变呢?
【原来是这样】
❤️之所以很多事情,超级想做却做不到,是因为动机本身并不可靠。
动机是非常复杂的。其一是很多事情真正的动机我们自己可能也并不清楚。比如,你想学英语,是因为同事们英语都挺好,还是因为想提升自己,亦或只是要给自己找点任务别闲着?有时候,我们自己都未必很清楚,可能三者都有,也可能更深层的原因是你不想被“瞧不起”,虽然事实并非如此。
况且,很多动机是互相冲突的,比如,我们既想保持好身材,又忍不住人间美食,“想瘦身”和“享美食”的动机相互作用,这和咱意志力和能力都没关系,是动机本身的复杂性所致。
其次,动机是波动的。每年年初立下Flag时,我们都信心满满,英语天天练,健身天天去,但高涨的动机很难维持,所谓物极必反,动机到达顶峰之后,很快就会急转直下。所以,每年第一季和最后一季往往是我们动力最强的那一季。
不仅是年头年末,就是每天早晚,一周前后,动机也是越来越弱。
动机之所以不稳定,是因为大脑无法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它很擅长把来自于情绪、环境、身体等各种干扰因素合理化。就好比冬天晨练,睡前你还斗志昂扬,早起跑步。清晨闹钟响起,冬天暖和的被子,大脑会告诉你:太舒服了,再睡一会儿吧,也不差这一天。唯有此,大脑才无需耗费更多,它把这一切合理化了。
结论是,哪怕你很想很想,但单靠动机,行为多半是很难改变的,生理决定、人性使然。动机需要能力和提示,才能加分。
❤️半途而废,不仅因为动机不可靠,还因为“能力所不及”。
对有的人来说,哪怕是12点睡觉,也很难。究竟“难”在哪里呢?
福格博士提出了”能力链”逻辑,帮我们拆解其中难点。它包括:时间、资金、体力、脑力和日程,这5个因素影响着能力。
我们还是用12点睡觉为例,有的人可能是因为“时间”,上晚班,日日加班到深夜,时间上不允许;有的人可能是因为“体力”,常年凌晨一两点入睡,12点毫无随意,躺着难受;还有的人可能是“脑力”,白天太多积累的问题不得其解,带着问题入睡,想得太多,无法放松。
那,怎么破呢?福格博士提出了两个很好用的办法,一个是“缩小规模”,一个是设计简单的“入门步骤”。
“缩小规模”,很好理解。比如,凌晨1点入睡的,咱不要一步到位12点,可以先从提前5分钟开始。遵循“微小”原则,小步推进。
“入门步骤”,可以理解为一种“微启动”。为这件事设计一个入门步骤,比如,提前10分钟把被角掀开,哪怕没有睡意也没关系。只要每天只做“掀被角”动作,几天后你会发现,你自然就躺下了。
看到这里,你一定也感受到了,不论是“缩小规模”还是“入门步骤”,它们共同的特点都是“微小、简单、易操作”,这就是福格博士所说的,简单到随时随便都能做到,这是习惯养成的开始。
❤️好的提示,才能让你自然“动”起来。
是的,即便有动机,把难度降到最低,我们还是不一定能把行为坚持下去,因为,缺少提示。
福格说,生活中的提示大抵有三类,人物提示、情景提示和行为提示。比如:他人提醒和日历备注就是人物提示,你看到舍友在喝水也想起喝水,这是情景提示。但最有效的提示是行为提示,一个你已经习以为常的行为,在这个“旧习惯”之后,开启一个“新习惯”。比如:你洗完澡就会拿起拖把吸地,可以在此编入一个新习惯——清洗洗手池。
福格就是这样,在每次冲完厕所后,编入一个新动作“做两个俯卧撑”,因为此,他已经坚持了7年,而且,一天会做几十个。
当然,要做到成功,你需要三步法:列出日常习惯清单,为这些固有习惯匹配想养成的新习惯(不贪多,先从3个以内开始),反复练习并优化。
❤️比重复练习更重要的是“庆祝”。
创造习惯的是积极情绪,而非刻意练习。pupu之所以改变了你买菜的习惯,是因为快捷方便带来的轻松感;之所以你变得越来越爱拍照发圈,是因为朋友们的好评和点赞让你欲罢不能。
对的,积极情绪激活了大脑的奖赏回路,让大脑释放出大量多巴胺,它会驱动你自然而然地重复刚才的行为。所以,行为设计的本质其实是情绪设计。抖音、小红书、美图...几乎所有热门的APP,其本质是调用了你的情绪,自动锁定了你的行为。
基于此,尽快养成一个习惯,最好的方法是马上庆祝、即时奖励。哪怕只是“拿了一个瑜伽垫”,“掀起了一点被角”,不要觉得不值一提,给自己一个庆祝吧,一声“耶”,一个响指,一个小拳头或者是你想给自己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会让你兴奋和快乐,第二天自然而然地持续,根本停不下来。
总结一波
要想改变行为,立志改变人生,遵循以下三大原则吧:
1. 做自己已经想做的事情;
2. 让事情简单到随时随便就能启动;
3. 想办法让自己不断感受成功,体验“发光时刻”。
春暖花开,愿你我都能在改变的路上,小步前进、掌控平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