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继续学习肖星老师的财务思维课,这是最后一章内容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全书所有章节的一个总结,内容很不错。
企业三件事以及不断重复的循环都包括哪些呢?
公司开业,首先需要股东或债权人投入资金,这是一个融资活动;然后公司拿这笔钱盖厂房、买设备,这是一个投资活动;接下来招聘员工、采购原材料、生产产品、销售产品、回收货款,最后又收回了钱,这些都属于经营活动。企业赚钱的整个过程,涉及经营、投资和融资三类活动。
企业经营活动的环节:
经营活动:一个从现金到现金的循环
(1)企业采购,可能是预付款,可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还可能是先拿货,再付款,这三种采购方式的付款条件,在资产负债表中,通过预付账款、现金、应付账款的数额来表现。(2)购入的原材料,不会马上投入生产,而是先存放在仓库里。原材料在仓库的存放时间体现了一家企业的采购规划能力。(3)接下来将原材料从库房提出,投放到生产线上,再生产出产品。在这个过程中,资金是以在产品的形式存在的,至于存在时间有多长,则取决于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4)将产品生产出来后,通常又再一次放进仓库里。产成品在仓库中存放的时间,反映了企业的销售能力。(5)产成品销售出去后,大多数时候变成了应收账款,企业收回货款,拿到现金。当然企业也有可能会先向客户收款、再发货,这就形成了报表中的预收账款。
企业有的两种大的战略选择
一种是成本领先战略,就是薄利多销,想方设法将成本降到比任何其他企业都低,于是就有能力用比别人都低的价格销售产品。一旦价格比别人都低,就会让我们的产品更有吸引力,买产品的人多了,就能实现薄利多销。成本领先战略是一个牺牲一定的效益,来换取效率的战略,所以其表现是低毛利、高周转,即低效益、高效率。另一种是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是想方设法地将产品做得富有特色,因为产品有特色,所以可以卖高价钱,因此毛利率高,但是高端产品通常需求量会少,所以周转率相对会低,即效率会受到一定影响。差异化战略是牺牲一定的效率来换取效益的战略,其表现是高效益、低效率。
当我们拿到一家企业的报表时,应该如何去解读呢?
首先看风险方面,其次看收益方面,最后看偿债能力,可以通过现金流量表角度分析。要搞清楚这个企业是效益领先还是效率领先,如果公司战略地位是成本领先,毛利率就不会高,但是有比较好的周转率,如果周转率不高说明公司战略执行出现问题。如果是一家差异化战略的公司,就需要了解这家公司的产品在行业中是否给人一种高端的印象,它的产品的价格水平是否真的比其他企业的同类产品高。我们如果能找到相关的销量数据,就可以大致看到每一件产品的收入,用这个数据去与同行业的公司比较,就可以知道定价区间是否在行业中处于较高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