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汉斯群聚略记
妖猴记录了2012年8月3号金汉斯烧烤详情,读之昔时盛况历历在目,颇感慨!金汉斯环境典雅,属配给菜品,花样较少,特点是方便、口感好,不足是配给制,上肉慢,给发配多少吃多少,容易吃饱。其间小麦啤味香甜,黑啤劲儿足,朋友们吃得少喝的嗨,不乏巾帼豪杰,觥筹交错中感受浓浓友情。
席间帅哥美女争奇斗艳,杯中酒已不能表达情怀,深入勾兑便呼之欲出。苍老师见到小白突然变得腼腆,小连的心事重重让人唏嘘,轻风的敏锐直觉让人惊叹,迷糊把酒喝到肚子里,却也喝到了我们心里,草草给我夹了那么多肉,多么乖巧的姑娘!兰兰内秀和我一样沉默,文静而典雅。朋友们为了共同爱好,或许带着不同目的,一起快乐着,谱写一曲青春赞歌!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聚会,其中有N多故事。有单身青年,有已婚人士,有暗恋与情伤,有胖有瘦有高有矮,正是有了区分,才有了对比,才有了不一样的心情。美女爱英雄,懦夫谁来爱?萝卜青菜各有所爱,那就爱吧!喝嗨的妖猴是全场的明星,就像这次聚会一样,令人记忆深刻。请多选择记起,而不要选择遗忘。
我爽约了,没走回一环路,而是去了KTV。但我没喝醉,我聆听了动听的故事,猜对了多变的骰子,聆听了多情的歌声,也知道那谁垫付了KTV的钱……不要因青春的疯狂由别人买单而沾沾自喜,心怀感恩吧,那个难忘的夜晚,总有一个别人付出了更多,祝福那付出者得到更多的快乐!
你说这是简单的聚会么?如果任何一个聚会仅仅满足口腹之欲,那金汉斯绝对不是最佳选择。只有物质而没精神的享受,只有肉体而没心灵的感动,算不得神奇的聚餐。而这次小聚,有情有义,有血有肉,有朋友的坦诚相待,有男女的倾慕之情,有吃肉的狂野喝酒的奔放——这是灵与肉高峰体验的聚餐,是燥热酷暑中的一抹清凉,让这世界的男女不再孤单。
这是一次有意义的聚会,我愿记录它,回味它,化作馥郁芬芳,填满记忆的海。
二、群聚和意义的生活
群聚只是一种体验,一种生活记忆的片段,我们内心或许有很多真实想法,只是羞于表达。我在参加聚会前后有些许想法,简单记录,以备后忘。
暮色问我以群事,我含糊其辞。经验来看,无非走向两个极端——更火;衰落。我们正走向更火的路上:新官上任三把火,我们已经放了两把(袁老四牛杂火锅、金汉斯烤肉),这两把烧的有声有色,可预期第三把更旺。但凡新事物总有着非凡的活力,此群是新生群,所以它鲜活着成长着,正从含苞待放到盛开吐芳,从羞涩的少女长成成熟的姑娘……这是我们的预期。
大厨和暮色曾在群中论道,推算阴阳演化命理,这不全是迷信,其中也暗含一种必然规律。易经系辞曰:“一阴一阳之谓道”,这种道正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在阴阳二爻的此消彼长中催生出来大千世界的种种。易经不信神仙不谈鬼魅,却用最简单的符号推演最复杂的规律,信之,你会发现它如此神奇,似乎能未卜先知——这种先验的神奇源于何处?无非古人用智慧发现了朴素而深刻的辩证法。
辩证法要求我们用全面、发展、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易经中的阴阳交合、乾坤之辩、否极泰来等,告诫我们要一分为二看问题,要注意积累,从量变到质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讲求变通。这样的话,面对生活,我们看的全面,想的深刻,做的扎实,不因前途迷茫而灰心,不因蝇头小利而自喜,触类旁通、因势利导,那么未来的可能性不就掌握在我们手中么?
计算机用二进制的1、0模拟出声音、图像,甚至能构建一个让我们沉迷的网络以及虚拟世界,我们有时候甚至分不清,是虚拟了真实还是真实变得虚拟。我们先贤用阴阳为基,推演八卦,以八卦推演命理,预测未来,甚至构筑整个宇宙,不也很正常么?生活中的因素很多,各种因素排列组合就构成了多样的人生,也提供了多样的未来,我们推演命理,就是组合这些可能性,推导一个可能性的结果——这也就是我含糊其辞的原因了。
如果说盛极必衰、否极泰来是一种规律,那么不妨想一想,如果群友们因目的的满足而渐渐失去了聚会的兴趣,因兴趣的变化而抛弃了原来的生活,因生活的变化而远离了原来的组织,因组织的新鲜而厌倦了原来的群体……总之我们在变化,某一天我们兴趣不在,这盛极一时的群组织将尘归何处?因此,我必须深刻思考,思虑盛极巅峰的后路,考量长盛不衰的秘诀,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我该如何思考?
八一与暮色在青青子衿自助烧烤,原本想去无味饭店吃醉牛肉,考虑成本及当天状态我们毅然决然去了自助。我们从六点半吃到十点,艺术地排摆虾头,不停地算着可能吃掉的价格,目送着周围食客的离场——我在想,我们吃自助到底吃的啥?我们已不再满足肉食的欲望,不因饥饿不为果腹,只为多吃的快乐(满足感)——而这快乐建立在自认为赚了的基础上,吃的越多就感觉比别人赚的更多——那么吃自助就成了一种理性选择,吃它能吃饱、吃好、划算!
上次去兄昌自助火锅,带去三个饭量一般的朋友,其中一个说,吃饱就很满足了;另一个说,吃饱偷点儿才满足;第三个说怎么吃都是赔,偷还违背道德,何必呢!而我为了吃出支付的价钱,吃到饱胀吃到难以下咽——这个过程是,初吃的美好,吃饱的满足,吃撑的痛苦——只为吃回本钱,还要有赚!为了赚,选择痛苦的撑,我知道吃饱后的硬撑完全没有意义,但谁不想再自助中多吃点儿呢?那么谁的心态对呢?吃自助到底吃的什么?我们最初为了什么目的去?最后是否达到了目的?
具体到我们吃喝玩乐蹭饭群,伊始的聚餐就有一个小插曲。一群友曾说,带着目的参加聚会意义不大——潜台词是以吃喝和认识朋友的简单目的参加是可以的,但以勾兑、把妹儿为目的聚会就显得颇有心计,这种不纯的动机可能破坏单纯群聚的气氛。但我们有多少人抱着吃喝的纯粹性和认识志同道合朋友的单纯性参加的?难道没有因寂寞空虚周遭朋友匮乏的寂寞?难道没有青春荷尔蒙对异性的渴望?难道没有对KTV迷醉氛围的向往?
如果周围朋友很多,现实生活丰满,为何把大量的时间放在群中,而不是和他们交往?如果密友经常小聚,爱人陪在身边,每天幸福快乐,还有多少精力去群聚?如果感觉生活安稳踏实,充实快乐,每天忙碌心有所依,还会迷恋网络?我们为啥把这里当做打发时间、获得快乐的基地?为啥把这里当成了一种寄托?无非是这里成为一种平台,能满足我们内心的某种渴望——渴望朋友,渴望快乐,渴望刺激,渴望那种现实中已经渐渐远去的美好……
我简单的把参加群聚的心态分成几类,一是把群聚当成事业,以群聚获得心理的成就感;一类因空虚无聊打发寂寞来参与活动,体会一下热闹;一类因为寻找刺激把群聚当成生活中的点缀;还有抱着好奇、重在参与、猎艳等目的参加。单纯吃饭的没有(单纯吃饭,以吃饱为目的,哪里都可以吃,哪里省钱哪里好),单纯交友的没有,并且一次聚会后不可能全变成朋友,只能说变成熟人。那些有共同兴趣爱好,相互欣赏,有共同交集的二者才能成为朋友,其他只是熟人,只限于招呼而已。
群友们参加聚会的目的很多,或单纯或复杂,或平淡或高尚,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都没有恶意,或许因为对生活的不满,或许想让生活变得更好——总之我们带着目的出行了,去参加了聚会。至于聚会后是否达到了目的,这就因人而异了。我知道有些朋友即兴而来败兴而归,我知道有些朋友为超额的金钱做了垫付,然后依然快乐,我知道有些朋友在虚拟中的追求带到了现实,或许很快结果……是否满足,只有自知。
我们可以有各种目的,这种多样化的目的才让聚会变得激情四射,充满活力,也变得扑朔迷离。我们也有共同的目的和主题,只要达到共同目的,聚会就成功了,而个人达到个人目的,那么他/她的参会对他/她自己而言就是有意义的了。我们一直在追求有意义的生活,那么什么样的生活是有意义的?勿用冠冕堂皇的定义,我们自己有意义的生活,就是自己想要的快乐的自由的生活,能达到目的享受快乐对自己就是有意义的。那么聚会的成功,是否代表每个参会成员个人意义的实现?非也。
一次聚会对自己有意义与否(值不值),我们会有很多衡量标准,比如价格,享受的美食与服务是否物有所值?如果我们不亏本就能心理平衡,如果价值上亏损,那么会从参会的意义价值上去弥补。比如目的性,交朋友、缓解无聊生活、认识一个女孩、单纯的想发泄……平时自己想做而懒得做的,依托这个平台可以去做,然后从这活动中获得心理的满足或目的性的实现。基本达到要求就感到很有意义,没达到要求就感觉失落,甚至抱怨。
聚会的价值还体现在学习与收获中。在一次聚会中,我们不会简单的护着碗里的食物,而是通过眼睛观察周围的朋友——他们外貌如何,性格如何,水平如何,他们如何倾谈,如何敬酒,状态如何……观察后我们或许沾沾自喜,或许嫉妒羡慕,或许感觉收获颇多,或许感觉不以为然。在交流中我们学会观察,学会说话,学会做事,从不同人身上看到不同特点,弥补个人不足……这个过程也是一次交流的意义所在,我们说这次活动不虚此行,是指在交流中有所收获,收获了快乐、有益、知识都是有价值的。
如此说来,一次有意义(有价值,尤其对单个参会成员来说)的聚会,需要在性价比、目的性、收获性几个方面进行衡量。我们都想过有意义的生活,也都在追求着意义,那么理性人就会去参加那些性价比高,能满足个人目的性,参加完能有收获的活动——这也是我们构建有意义、快乐生活的一种经历,这样的活动多多益善!单调重复的活动久而久之会审美疲劳;简单乏味的活动使人敬而远之,参加过一次就不想第二次;铺张浪费的活动让人害怕,我们经不起这样的负担……当然,意义感是建立在自我认知基础上的,一次聚会我们都能说出经验一二,不足少许,组织有意义的聚会就需要好好思考了。
我有时候想问组织者:出于什么目的聚会?组织者更多考虑的是大家,他们初衷也是高尚的,但这种目的性与意义价值性还有一定距离。如果组织者提前组织、策划好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把目的意义公布,让那些有此目的、爱好的朋友参与,或许更能擦出火花——群中的小聚就是这样的典型!群中小聚的目的性很强,对象很明确,组织起来容易,参与度高,参与后个人感受程度深,意义感也就强。如果抱着随大流或重在参与的心态,参与积极性与参会后的体验度会偏低,最后的满意度和收获度也偏低。
在众口难调情况下组织活动,或许要考虑价值多元化问题,一次活动中能满足不同层次的要求、目的。让群友们以更明确的目的性参加活动,能保证他们在与会后能更主动的投入,然后获得更大的满足。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自己不知道为啥来参与,也没考虑过意义价值,只是感觉这样挺好——这是一种很单纯的状态,难得糊涂,这样参与就行,不需要想太多。另一种是价值感偏移,或感受度偏低,参加完活动感觉不到啥收获,价值感不强,那么这需要价值感强和感受度高的朋友用文字、图片等分享感受,体验别人的感受也是一种收获。
试想,组织者能很大程度把握群里动态,能揣度或弄清活跃群友的需求,因势利导投其所好,组织一些适时地有意义的活动,参与度、意义感会不会提高呢?根据活跃群友在不同时间的兴趣爱好关注点的变化,变动的组织相应活动,那么,这群不就永葆青春活力,生如夏花了嘛!前期组织策划,群友参与,最后宣传总结,用我们的五官体验活动,用我们的笔记录活动,用我们的记忆回味活动,有这样合目的有收获的活动,不正是构建有意义人生的一环么?
朋友们或许纳闷,我怎么以这样的姿态思考?是因为我喜欢考虑心理满足感,意义价值感。比如吃中餐,我会认为这是一种钱的减法——点的菜越多,花费越高;吃自助是一种钱的加法——吃的越多,赚得越多。一个是不敢多吃,一个是害怕少吃,这就是简单的心理。再者说参加聚餐,我参加聚餐目的很明确,就是想通过聚会证明一点儿东西,验证自己的想法,也试图让别人认同自己,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自我认同并被别人认同。这种有自我认同、有被人认同的人生,在我看来是有价值的。
在参会中,我能享受美食,结交朋友,观察他们言行,聆听他们的故事,甚至能打发无聊寂寞的时光,通过聚会我感觉认识了人,他们的观点我明白,我的观点他们赞同,能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达到理解与被理解的心理状态,并通过此学到东西,因此,但凡有故事的聚会对我来说都是有意义的,但凡认识到朋友,体会到和谐气氛的聚会都是好的。我希望做个有故事的人,也认为人生就是一种经历,个人视野有限,聆听并体悟别人的故事也是自身触角的延伸,甚至算一种经历,这种能换位体验的生活体悟也是学习的一种,它们共同构建我现在认识的有价值的生活,如此而已。
也正如此,我对KTV、游戏、麻将等不感冒,我认为那是人们闲暇的享乐,在这过程中我们能体会快乐,放松心情、打发时间不假,但获得快乐的途径很多,这种获得快乐的途径对我来说不是最好的,因此不是最有意义的。我宁愿看些笑话书,宁愿和一个幽默的人聊天,宁愿去跑跑步,或去市井看多彩的生活,也不愿在迷醉中重复稍显无聊的游戏,那种对我来说是浪费时间,不如去小睡一会儿,不如静静思考。
当然,我也乐于参与这些活动,体会别人的快乐不也快乐么!只是感受度不同罢了,在歌舞升平中,在霓虹闪烁里,我没有迷失,反正更加清醒。我在迷醉中更容易思考,思考那些清醒时摒弃的痛苦,在醉眼朦胧里鼓足对未来的希望,幻想不敢企及的梦。我宁愿做一个沉默的人,静静地看着这世界旋转,心中默默祈祷,祈祷那些行色匆匆的人不要在五光十色中迷失自己,无论我们春风得意还是壮志难酬,喝一口酒,拍拍自己胸口,跟自己说一声:兄弟,加油!
还有很多现象我看不惯,也有很多事情想不通,生活太复杂,人也太复杂,我能做的就是简单的活着,心怀梦想,快乐知足,过上有意义的生活,有意义的生活,意义的生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