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牛,本没有什么特殊的、值得提起的情感,要说有,就是我属牛。
牛,在中国人的心里,是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实干家的化身,是忠于职守、任劳任怨的劳动者的典型,是耿直倔强,顽强拼搏的开拓者的旗帜。它有着朴实无华的外表,它谦逊和低调,一心耕作,心不傍鹜。
在《金翼》这本书里有一段描写大哥用牛耕地的画面:“他用绳子穿过牛鼻子牵着牛走,在牛脖子上套上牛轭,一根L形木头,两端用绳子在牛脖子下面绑在一起,与犁底端的长皮带相连,大哥扶着犁,鞭打牛使之前行。水牛似乎生来就是负重的命,它抬脚前进,犁铧翻卷土块,一波一波,就像天空交叠的云彩。”
看到这一段话,我的脑海里浮现阿爸耕田的样子,小时候阿爸就是如书里的大哥一样,手拿着鞭子,赤着脚挽着裤脚,跟在牛的后面,一步一步的挥鞭赶着牛犁地,在一片连着一片的水田里,阿爸的身影倒影在南方春天的雾霭里。
那时我们家一贫如洗,贫穷的程度就是家里这头牛已是家里唯一值钱的财产。每缝春种,阿爸犁完了家里的耕地,就会去帮别人家耕,以收取报酬维持一家五口的生活。所以家里对于牛的态度正如《金翼》黄家对牛的态度一样:“善待水牛,从不杀掉吃肉,也不喝它们的奶。它们的价值就是干活,犁地。”
作为地道的农村孩子,牛耕地的画面其实一直都潜藏在我的脑海里,而牛的存在似乎贯穿着我的生活和命运。从阿娘的回忆里,我从小和牛也有着"不解之缘"。阿娘说她生下我没人帮忙带,只好整天背着我去放牛,导致我有可能是被太阳晒中暑了,差点因为肺炎而没了命,而因为从小被背在背上,我走路一直有点外扒字。
我脑海里对牛一直挥之不去的画面是:阿娘把我背在背上,在离家两里地的地方,我们家那头牛在泥泞的田梗上,默默的生下了一头小牛,小牛带着包衣就落了地,我看到刚生出的小牛欲站起身,柔软不能支撑的双腿又跪下了。
我想当时被阿娘背在背上的我,年幼到没有记忆,但是却被牛产子这个伟大的时刻而震撼到了,所以这个画面感一直留存在我的脑海里:那是我们家的牛,它勤劳耕地,没有怨言,连生孩子这么大的事,都是在吃草过程中一并完成的。没有特殊的仪式感,我家里也没有为它多送上一堆可口的嫩草,也从未想着它需要休息做做月子。
诗人臧克家有一首诗《老黄牛》:“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等扬鞭自奋蹄。”
我对牛特殊的情感,原来不止于我属牛,更因为它对于我们家,牛,它确实勤劳得毫无怨言,它本就是负重的命。
我对于牛的另外一种特殊情感,就是我的生肖属牛。
传说老牛本是在玉帝身边当差的人,有一天人们向玉帝祈祷,请玉帝给人间添点儿色彩,最好是能给一些植物种子能在土地上抽芽生长。于是玉帝便派了老实憨厚的老牛去办这事。于是玉帝便吩咐老牛走三步撒一把种子,可是老牛摔了一跤后便记成了走一步撒三把草籽。于是造成人间野草疯长,农夫都没地儿种庄稼了!玉帝生气了,便惩罚老牛:“从今以后罚你去帮农夫干活,子子孙孙都只准吃草!”老牛认识到了自已的错误,于是任劳任怨,勤恳踏实,拉车犁田,从不偷懒,受到人们喜爱,所以在玉帝选生肖的时候,牛便排上了。
所以,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愿望便是:生肖属牛的人,向来是任劳任怨,勤恳踏实的。
大概是缘于我从小家里贫困,阿娘是一个十分勤劳的妇女,在我的印象里,村里人对她的称赞一直都是勤劳耐苦能干的,而我从小被阿娘背在背上放牛,长大点后,便也经常跟着阿娘下地干活了,插秧割谷子,种菜拨草,我在没有上学的时候,就是阿娘的小跟班,她到哪我到哪,她干什么活我就帮衬着。所以,我也经常听到邻里大人夸我说:“阿丽你和你阿娘一样的勤劳,你属牛,跟牛一样。”我不知道他们夸的是我还是我阿娘,但是从那时起,我对于自已属牛这一生肖毫不怨言。因为幼小的心灵里,我为自已属牛而俱备勤劳这一品德而内心骄傲。
但是对于牛,止于我离开农村,去离家一千多公里以外去读书,一去不复还。便在城市生活了将近20年。所以很少看到牛,也接触到牛了。牵绊着我的,可能就只剩下自已属牛了。
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那时学校组织春游,带着孩子们到附近的一个乡村,感受村里的乡土气息。其中一个环节就是让孩子们看牛耕田。我们站在高高的水泥路上,一块只有三分之亩地的田里长满了杂草,为我们表演的是一个老人,只见他穿着胶水鞋,跟着一头牛的后面,牛身上是带着L形的木头,老人牵着牛绳,跟在牛的后面前进,很明显牛在用力往前走,而我却看到老人有点踉跄的身影,他吃力的跟在牛后面,手扶着沉重的犁头,似有些喘不上气来。
虽然我嘴巴里跟女儿在讲述牛耕田的样子和精彩。但是我却分了心,这并不是我记忆里真正的犁地耕田,为了让下一代看到农民和水牛耕地的辛苦,老人在用力的表演,但他已明显体力不支,只有那头老牛,还一如既往的拉着犁,毫无怨言的样子。
但这牛也已经不是我记忆中的样子,它吃的可能已经是饲料,现在被人观赏才有可能下田犁地,而它的命运,更可能走向的是变成餐桌上的美食。它似乎要变成舌尖上的中国被传承,而勤劳只能停留在历史故事里,停留在鲁迅的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府首甘为孺子牛。”里,停留着我们这些农村人的脑海里。
但是,我们总是要有一些信仰的,就像牛在我脑海里的忠诚勤奋不曾被取代,就像属牛的我一直都为自已的生肖骄傲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