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虽出生在南昌,但对南昌的滕王阁却没任何印象。小时候从大人们口中听到的只是个定位,比如“猪市里那座楼的东边”或者“楼西××地方”,如果非要找岀点珠丝马迹,便是去城南大姑家,远远的看见过,一座漂亮的房子而已。
在南昌生活了近二十年,我没去逛过滕王阁,远嫁陕西后,回娘家每次都是来去匆匆,实在是抽不身去滕王阁看看。倒是小张,被姨妈表哥带去逛了三四次,不曾想,这有限的几次接触,成了小张用之不竭的素材,初中作文写,大学论文还写。在小张的教导下,我对滕王阁和《滕王阁序》这首千古名篇背后的故事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实际上,滕王阁并非只存在于南昌,在山东滕州、江西南昌、四川阆中都修建了滕王阁。为什么修了这么多座滕王阁?为什么只有赣江之滨的滕王阁响誉海内外?
故事还得从玄武门之变说起。公元626年,大唐天策上将军秦王李世民率领本部人马,在都城长安玄武门设伏,先下手为强,干掉了亲兄弟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随后一不做二不休,将十个侄子全部杀死,唐高祖李渊被迫退位。成为太上皇的李渊从此纵情声色,似乎要把失去的子孙人数补齐似的,在这段时间共生了十几个儿子,其中最小的儿子叫李元婴,比李世民的儿子,后来的唐高宗李治还要小一岁。
坐稳龙椅的李世民,为了扭转自己在世人心中弑兄诛弟逼父的血腥形象,对于幸存的弟弟们,只要他们不惦记太极殿上那张金龙椅,他都是遍施雨露,爱护有加的。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九岁的李元婴被册封为滕王,食禄山东滕州。李元婴初到滕州封邑时,仗着自己是皇室贵胄,横行乡里,骄奢淫逸,大兴土木,修造了一处楼台充当行宫供自己游玩,并取名为滕王阁,从此朝歌夜宴,纵情声色犬马。
太宗之后,继任者高宗李治横竖看不惯这位皇叔的行为,永徽四年(公元653年)随便找了个理由将他贬到苏州出任刺史,后转任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到洪州之后,他更是变本加厉地放纵自己。为了让自己和朋友们有个饮酒作乐的地方,他选址赣江之滨,广聘能工巧匠,按照当年滕州的样式修起了一座高插云天的楼阁,依旧取名为滕王阁。
至高宗调露元年(公元679年),李元婴改任隆州(今四川阆中)刺史。山清水秀的阆中,正合他游山玩水的天性,加上天高皇帝远,于是依然我行我素,再次玩起了建筑艺术。他按照宫苑的格局,在嘉陵江畔的玉台山腰建起了一处规模宏大的行宫,依然取名为滕王阁。
照这份履历,这位无比荒唐的滕王真是丢尽了皇家的颜面。但谁又会明白,生在帝王之家,金玉与刀剑同在,富贵和危险并存,唯有自污才能自保。一代女皇武则天掌权时,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几乎屠尽了李唐宗室,唯独放过了李元婴。躲过皇室劫难的滕王,除留下了三座美仑美奂的楼阁,他还是滕派蝶画的鼻祖——在阆中五年,每坐亭中四顾山水,操练丹青。当地蝴蝶众多,日日绕亭翩然飞舞,李元婴于是日夜揣摩,苦练画蝶之法。数载之后,世人便有“滕王蛱蝶江都马,一纸千金不当价”之誉。
滕王能留名于后世,全赖王勃之功,可以说没有《滕王阁序》,再多的楼阁都会被雨打风吹去,是王勃的名篇成就了滕王与他所建的名楼。一干多年以来,南昌滕王阁历经战乱火灾,先后重修达二十九次之多,我们现在看到的滕王阁,是根据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经过实地考察所绘图纸而重建,落成于公元1989年重阳之日。人们重建滕王阁绝不是为了纪念那位骄奢淫逸的滕王李元婴,而是怕大唐才子王勃写的千古第一骈文没有了依附。
也许,南昌滕王阁一直就是在等待王勃,而王勃的一生就是在等待《滕王阁序》。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秋,在南昌滕王阁落成二十二年之后,王勃前往交趾(今越南境内)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举办一场文学派对,面向社会悬赏征文,以显大唐盛世雄风。
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笔墨纸砚,假意请大家为这次盛会作序。众人知其用意,因此皆推辞不写,而王勃是被“时来风”送来的,所以不明就理,没做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见这个二十多岁的青年晚辈如此不识趣,心中非常不爽,遂借口更衣,拂袖而去。转入屏风之后,好奇心又在作崇,于是叫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都督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传说,王勃文不加点一气呵成,行云流水挥毫泼墨作完《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后世简称《滕王阁序》),众人正交口称赞。忽然,吴子章高声叫道:“此乃旧文,吾读之久矣!将先儒遗文,伪言自己新作,当以盗论!”
正在品茶的阎都督听闻此言,差点没烫到嘴巴,连忙放下手里的茶杯,惊诧地问道:“何以知之?”
吴子章说:“若不信我可以当众背诵。”当下便在众宾客面前,朗朗而诵,从头到尾,竟无一字差错。念毕,席间诸儒面面相觑,阎都督心中亦疑。
王勃听罢,知道砸场子的来了,不慌不忙地说:“吴兄真是过目成诵,佩服佩服!请问这先儒旧文,后面有没有诗?”
吴子章朗声应道:“无诗。”
王勃再三问之,皆说无诗。王勃乃拂纸如飞,写下《滕王阁诗》便匆匆离席而去,这便引出了“阎公千金求一字”的故事。
阎都督看了王勃的序文,正要发表溢美之词,却发现后句诗空了一个字,便觉奇怪。旁观的文人学士们你一言我一语,对此发表各自的高见,这个说,一定是“水”字;那个说,应该是“独”字。阎都督听了都觉得不能让人满意,怪他们全在胡猜,非作者原意。于是,命人快马追赶王勃,请他把落了的字补上来。
待来人追到王勃后,他的随从说道:“我家公子有言,一值千金。望阎大人海涵。来人返回将此话转告了阎都督,阎都督心里暗想:“这分明是在敲诈本官,可气!”又一转念:“怎么说也不能让一个字空着,不如随他的愿,这样本官也落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于是便命人备好纹银千两,亲自率众文人学士,赶到王勃住处。王勃接过银子故作惊讶:“何劳大人下问,晚生岂敢空字?”大家听后皆不知其意,有人问道:“那所空之处该当何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大家听后一致称妙,阎都督也意味深长地说:“一字千金,不愧为当今奇才!”
只可惜一代天才王勃就是在这次出行交趾看望父亲的返程之中遭遇不测,于次年夏天在南海北部湾海域坠海身故,年仅二十六岁,《滕王阁序》从此成为绝唱。
在这篇绝妙美文之中,王勃给中国语言宝库留下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萍水相逢”、“渔舟唱晚”等二十多个成语。阁以文传,文以阁名,有了王勃的文采加持,滕王阁便和南昌联系在了一起,相较于滕州与阆中,南昌何其幸运!
因为小张论文需要滕王阁的图片,她对网上找来的又不甚满意,于是让我想想办法。我的办法无非是在亲戚、朋友、同学群里发求助信息,一时间竟收到了二十多张,为感谢亲们的帮助,特作此文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