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毛宁在朝阳区群众的帮助下成功登了一次头条,连百度贴吧都火了一把。虽然我对毛宁不想说什么,大家对他其实也没什么关注。只是当年《涛声依旧》实在太火爆了,估计中国85年以前出生的人大部分都能哼几句(我在小学毕业同学录上还默写过它的歌词…),所以当他出事了,大家还是会感慨几句。
毛宁其实后面也没啥出名的作品,就是凭在广州的那几首歌就火遍全国,其实90年代初期广州乐坛包装的那一批歌手都是类似情况。谁叫当年广州是全国原创流行乐的中心地带,聚集了各地的音乐人,各地的歌手,那时的南下如后来的北漂一样,有着无数的可能性。岭南新歌榜(后面改名为广东广播新歌榜),一度是全国最重要的歌榜,无数的新歌来打榜,最新的好歌往往能在广州电台最早听到。
只是好景不长,几年间迅速式微,而我听电台的初中生涯正好见证了其衰落过程。我上初中考的成绩不错,姨妈送了我第一台sony随着听,那时,每周六听周兵推荐新歌,是一周里最期待的事情。王子鸣,韩晓,陈妃平,这些名字后面伴随的旋律我现在还记得,但他们知名度已经远比不上前辈毛宁等(估计没几个人知道,现在可能也没谁还记得)。然后渐渐的我也不再听电台了,开始听磁带,mp3…
广州乃至整个广东曾经走在全国的前端,但是在我看来,最近十多年一直发展乏力,各方面影响力和辐射力都在下降,不过是凭以前积攒的好底子勉强支撑昔日的荣光而已。歌坛的潮涨潮退只是一个缩影,互联网的乏力是一个见证,经济地位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广州即使还在一线城市的行列,但也早被北上深甩在后头,珠三角也远不如长三角给力。再不想想如何奋力直追,只怕再过几年,“今天的你我 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 能否登上你的客船”就是广州及背后息息相关的珠三角的悲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