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博一笑——我记忆中的几个“第一次”之拌疙瘩

聊博一笑

——我记忆中的几个“第一次”之拌疙瘩

张范津

从婴儿呱呱坠地开始,便一路向前,朝着一个个第一次走去。每一个“第一次”都是一道必答题,有的只需口述,答完即止,有的则需“笔墨”,留痕留迹。而对于每一个“第一次”,如人之所见汹涌澎湃的海浪,苍翠峭拔的大山,初次看海的人会感到惊心动魄,初次见山的人会发出“噫吁嚱,危乎高哉!”的感叹,可常在海边、常在山间生活的人则又无动于衷,偶尔被一架广角摄入,或许就成永恒的风景……

                               ——题记

疙瘩汤是一种具有普适魅力的美食,南北各地都受欢迎,我第一次主厨就是拌疙瘩,而且年龄很小,也就是八九岁。不过说实话,这道美食当年还真的没有做美。

那年正在上小学二三年级,因为个子长得比较矮小,比我们家大灶火的锅台也就是高一头多,踮一踮脚尖探着头才可看见锅底,掀开被水蒸气润透的五印锅锅盖感到费劲。

那是秋末冬初的一个周日,院子里的地面上笼着一层薄薄的轻霜,妈妈和哥哥早早的就下地拧花柴去了。这么早去,为的是早晨地里潮,拧完花柴后好把花叶搂起来,不然太阳一晒,再搂花叶就碎了。

说到这里,有必要对相关概念进行一下解释。

“花柴”棉花的秸秆,拧花柴就是拔棉花秸秆。在上世纪的人民公社时代,生产队地里生产的东西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才能分给社员,分粮分菜,连麦秸麦茬、高粱秸、玉米秸、花柴等柴火也全都是按人分配的。以便生产队能尽快腾地,农户能解决部分做饭烧柴的问题,一举两得。拧花柴是个体力活,我肯定干不了,妈妈说,你在家里看门吧。

那时候的学生是很少有作业的,疯玩了半晌后,忽然想起了午饭的事,若能把饭做熟,让妈妈回来后吃个现成饭,她肯定高兴。做白饭(小米粥、玉米面粥)不显手艺,做咸饭(饺子、焖饼、面条之类)又不会,回忆了一下妈妈拌疙瘩的场景,觉得这个技术含量低,容易操作,于是就着手干了起来。

对于这次主厨的信心主要源于平时的帮厨。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叫“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作为贫家孩子,我也是较早参与家庭事务的,当然侧重点是在帮厨上。生产队队长一敲钟就得上工,饭只做了一半怎么办,我来收拾残局,再添几把火,饭就熬熟了。有时候中午做饭炒菜,一个人连看锅再烧火忙不过来,也喊我搭把手。特别是烧煤的铁火炉,不拉风箱一会儿就灭火,我也得补台。一来二去,耳濡目染对如何做饭也就略知一二了。

掏灰,把灶火中早晨做饭烧火的柴灰掏出来。添水,往锅里添上煮疙瘩的水。和面,调和拌疙瘩的面糊。生火,烧水。程序规划应该是合理的,前期进展到也顺利。谁知关键环节却出了问题,不知和多少面,不知水面比例,水对面,面对水,几个回合下来,锅台上、锅盖上全是面糊了,再加上做饭之初掏灰时蹭的锅底灰,脸上、身上黑一快白一快的。尽管费劲,总算把疙瘩拌到了锅里,盖上锅盖一阵猛烧,正在高兴之际,感觉一股糊味儿弥漫,使劲掀开锅,满锅里是冒泡的粥柱。坏了,没豁楞锅,忙拿舀饭勺子豁楞了一会儿,把粘在锅底的糊锅巴豁楞下来,才算平息了开锅的强烈反应。切葱花,放盐,把瓶儿里的一个香油根儿也倒了进去。看看锅里以“面粥”为主疙瘩为辅的疙瘩,总觉得没有妈妈拌的疙瘩那种麦黄色,我又想当然的加了两次酱油增色,再一尝,疙瘩“齁”了。心里立即惶恐起来,总预感妈妈回来后,看到这些被祸害的东西会揍我一顿,我提心吊胆的准备着挨揍。

妈妈哥哥回到家都晌嚯错了(中午12点到1点之间),满脸满身的泥土述说着他们的劳累,我马上故作殷勤,端上疙瘩,迎接大考。见我端上饭来,妈妈眼前一亮,那个高兴劲儿真不亚于买彩票中了大奖。连手都没顾得洗,就和哥哥端碗吃了起来,哥哥吃了一口就放下了碗,刚想说什么,被妈妈截住了,妈妈则边吃还边夸我。我一直惶恐的心才算落了地,甚至想,拌疙瘩是否就应该这样?以前的惶恐是杞人忧天?以至为自己的一技之长而骄傲起来。

后来再看妈妈拌疙瘩,才知道了以前自己的自信多么可笑。领悟到,原来拌疙瘩看似简便,其实还是有相当技术含量和知识内涵的。

拌疙瘩从汤质分,可分为清汤疙瘩和浑汤(稠汤)疙瘩两类。从质地分,又可分为水润疙瘩和布缕絮疙瘩两种。

拌疙瘩的技术关键是在“水”和“和”上。

拌清汤的,要一次多加些水,搅拌成用筷子能挑起的稠糊,愿吃口感硬些、劲道些的,就和的稠一些,否则就稀一些。待水烧开后,用筷子顺着和面的盆边往锅里拨,一次拨的面糊多,疙瘩就大,少就小。再开锅后疙瘩浮起来,煮两滚儿,就熟了。清汤疙瘩还有一种做法,就是把面糊和的尽量稠一些,待锅大开后,一次倒入开水中,随即用勺子把成团的面糊铲碎,根据喜好铲成或大或小的疙瘩。这样拌的疙瘩劲道、汤清。不过这种做法要求火必须急,手必须快,否则面糊成坨,就不好吃了。拌浑汤的,就是把拌疙瘩的面糊百分之八九十下锅后,再往盆里稍加一些水,把剩余面糊稀释成勾芡的水淀粉状,待疙瘩浮起后倒入,再开锅,疙瘩汤就有粘稠感了。不论清汤还是浑汤,这样拌的疙瘩都是水润疙瘩。

拌布缕絮疙瘩,在用水和“和”上更讲究。加水的要领是,少加、慢加,边加水,边用筷子搅拌,至盆中形成被面粉薄薄裹着的小面絮或小疙瘩即可。水烧开后,将拌好的面絮疙瘩下锅,迅速搅动。这样拌出的疙瘩多片絮状,小、散、软,汤汁薄稠,布缕絮疙瘩是拌不出清汤的。

至于是否炝锅、是否放盐,是做西红柿疙瘩汤、油菜疙瘩汤,还是排骨汤疙瘩、羊肉疙瘩、海鲜疙瘩等等,只是因口味而异,菜品不同罢了,但拌疙瘩的方法是一致的。

          2021年2月9日10:43:50

(图片来自网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634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951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427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770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835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799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768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544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979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271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427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121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56评论 3 32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37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579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410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315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