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鲁迅先生

图片发自简书App

文/枫陵渡

今天学习了鲁迅杂文《灯下漫笔》,内心深深触动,感慨颇多,深夜无眠,于是决定用稚嫩的文笔,写下内心的感受,算是对鲁迅先生的一种认识吧!

鲁迅先生在昏黄的灯光下,慢慢的随着思绪的脚步,记录下一天发生的事情,《灯下漫笔》主要讲了“我”降格以求拿钞票换银元,被剥削了反而很欢喜,由此推出“两个时代”,“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暂时坐稳奴隶的时代。”在战争纷乱的年代人们渴望做奴隶,属于它们的主子,但是往往实现不了,所以发生了“乱离人,不及太平犬”的叹息。”太平盛世的时候,很欣喜的做了奴隶,得到归属感。反观现在社会,我们也一样在被奴役的道路上奋斗着,拼命的赚钱工作,最终都成为更高级的奴隶,坐稳了奴隶,也一定的符合鲁迅先生的观点。漫笔的第二个部分,从民族文化角度看,“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宴。”在封建等级制度中,存在着被剥削的制度,一级一级被剥削,皇帝欺压大臣,大臣剥削手下,官僚搜刮百姓,下层的民众只能欺负最弱小的妻子幼子,可怜的只有妇女在受苦,可以看出来鲁迅很同情弱者的,像他笔下的祥林嫂、单四嫂子,都是可怜的人,都是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同时也表现了当时吃人的社会。

在鲁迅的笔下有这样几类人物,知识分子,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卫道士,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如“高老夫子,”“孔乙己”,一边守着封建制度,一边被封建制度所残害,最终被迫害至死。还封建思想的反叛者,如他的小说《伤逝》讲了自由恋爱的男女青年绢生和子君,反对婚姻包办的制度,最终落得不欢散的下场。又如小说《药》中,革命烈士的鲜血,被用来做人血馒头。虽然结果都失败了,但是精神还得继续下去,他以辛辣的笔调讽刺那个时代麻木不仁的没有觉醒的人们。第三类人就广大的农村妇女,《明天》中的单四嫂子,《祝福》中的祥林嫂,《离婚》中的爱姑,悲剧命运的三部曲,他的作品中多用象征的手法,如疯子,长明灯,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

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甚至大学,鲁迅陪伴了我们整个学生时代,对他的认识逐步深入,从少年的闰土,到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到祝福,纪念刘和珍君,到灯下漫笔,风波,一路走来,看到了他幼年的伙伴,童年的他生活的非常幸福,家境也非常好,是什么使他改变呢?体会到事态的炎凉,人情的冷暖呢?追根溯源,他的爷爷做过翰林学士,后被捕入狱,父亲生病,在鲁迅记事起他家就在不停的在当铺和药铺之间来回奔波,小的时候去当铺当东西的时候遭受冷眼,父亲得了肺结核,中医西医交替治疗,最终没逃脱病魔的手掌。父亲走后,他和母亲去了在祖父家,四处求学,学的是煤矿专业后被保送日本留学,学医学专业,即便拯救了肉体,没有灵魂的肉体也就是一副躯体,毫无用处,他转为文学领域,才有了伟大的民族魂。

鲁迅一生,并未加入任何党派,他是一个自由的撰稿人,结交一些国际国内的朋友,喜欢与青年人交朋友,鼓励青年人,帮助过许许多多的人,当他逝世的时候,成立了服丧委员会,蔡元培、徐志摩等人都纷纷送他上路,国际国内影响力非常大。

今夜,我仿佛看到了一位一字眉毛、八字胡,手里夹着一卷纸烟,穿着长衫的民族战士,在与我交谈,夜深漫漫,灯火阑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的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的咳...
    溪水旁阅读 2,837评论 3 30
  • 一,印象深刻的三部分 1.老师不断提醒我们,看他,看他。 2.刚上课的时候,老师似乎有点生气哈~ 3.了解了马斯洛...
    参半哎阅读 227评论 0 0
  • 一大早,看手机新闻里蹦出来李咏去世的消息,说实话惊的我下巴都快掉了!太让人意外了,真有点不敢相信,觉得应该是假的,...
    爱跑步的煎鱼片阅读 205评论 0 0
  • 飞鸟是天空的过客 鸣啼几声才算别过 彩虹是雷雨的过客 现身一会才算来过 鱼儿是大海的过客 彼此拥有才算吻过 泪水是...
    等爱的猫阅读 735评论 8 25
  • 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莲生八戕》 今日立夏,打开夏天的新篇章。 入夏后,荷...
    熊小能能能阅读 55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