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俺们村里有个阿呆,傻傻的,又略萌,为人说话很有意思,评价任何事情,总是一句口头禅——“那可不一定!”别看此人表面憨憨的,却每每料事如神,就是那猴精猴精的,若是跟他对赌,也往往敌不过他。
虽然此人已经过世多年,但村里依旧流传着他的传说,比如比如村里就流传着他和他爹打赌的故事,很有意思。好物不可独专,特意拿出来跟大家分享。
事情是这样子的!
那是很多年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刚刚实行,全村的人都为此感到高兴不已,心里都想着,这下好了,终于能够吃饱穿暖了。阿呆家里自然也不例外,他家有几亩薄田,种的都是绿油油的麦子,清明时节,眼看着麦子飞快拔节,“嗖嗖”长高,他爹很是兴奋不已,对儿子说:“阿呆,瞅瞅这架势,今年咱家的麦子一准长不孬,这次终于能吃上白面条了。”
儿子懒洋洋地说:“爹啊,那可不一定。”
老爹闷闷地,有些生气。
2
清明过去,很快便到了谷雨,他爹去地里转一圈,回来乐呵呵地跟儿子说:“儿啊!麦子已经出穗了,又大又直溜,今年一准收好麦子,等着擀面条喝吧!”
儿子平淡地说:“那可不一定。”
老爹又闷闷地,不再理他。
谷雨过去,到了立夏,麦穗直插云霄,麦粒颗颗饱满,老爷子心想着,这下稳了,忙回去跟儿子兴奋地说道:“我看过了,咱家麦穗又多又满,绝对高产,你还说吃不上面条?”
儿子还是那句话:“那可不一定。”
老爹有些急眼,脱下鞋子想抽他,但忍住了。
眼见着到了芒种,麦子熟了,南风一吹,一地此起彼伏的金色麦浪,老爹把麦子收回家,一个个大大的麦捆子跟大胖娃娃似的立在打麦场里,他喜洋洋地跟儿子说:“咋样?这下你还说什么!能吃上白面条么?”
“嘿!那可不一定。”儿子傻笑道。
老爹气了个七荤八素,暗暗下了决心,“你小子等着,下次非得让你尝尝老子的厉害,待老夫把白面条端到你面前,看你还怎么嘴硬?”
3
老爹这次可是真稳住了,把麦子推到打麦场脱了粒,晒干了,扬了场,一袋子一袋子地收到家里,又挑出一袋子上好的,去磨坊磨成白面,和好了,擀了一案板又大又宽的面条,然后下到锅里,煮熟了,小心翼翼地盛在瓦盆里,最后觉得有了十成把握,方才端过来给儿子看。
“傻儿子,你看看,面条都端到眼前了!”老爷子兴奋地手舞足蹈,乐滋滋地炫耀着,又故意反问道:“咋样,能吃上白面条了么?这下,你还不一定么!”
阿呆晃荡着大脑袋,还是不紧不慢地说道:“那可不一定,毕竟还没吃到嘴里。”
老爹一听这话,当即就气炸了,手里的瓦盆一滑溜,“哐啷”一声响,撒了一地的面条,心疼地大喊一声:“哎哟……”
只听阿呆悠悠地说了一句:“爹,俺说不一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