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站在此地不要动,我去给你买几个橘子。”这个梗大家想必都不陌生,这句话出自近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背影》,书中描写了1917年朱自清家中突生变故,父亲送朱自清坐火车回学校的一个场景,可以说感动了很多人,尤其是当中对父亲爬火车月台的样子描绘得实在感人。但是实际上朱自清跟父亲是不是像文章中那样和睦呢?
答案是否定的,而且可以说是完全大相径庭的。
1917年,朱自清的父亲朱鸿钧当时正担任徐州榷运局长,这个职位可以称得上是“肥的流油”的工作,专管盐、烟、酒专卖,因为有这样的经济条件,朱鸿钧可以尽情地大吃大喝,生活好不享受。
饱暖思淫欲,朱鸿钧看上了一个姨太太,于是偷偷想娶进门来,结果被扬州老家那边的潘姨太太得知了,这个潘姨太太可不是个省油的灯,一听说丈夫要娶新姨太太,立刻前往徐州“说理”,闹得满城风雨,朱鸿钧被逼无奈之下,只能将新姨太太送走,可是这件事情的影响力不小,被朱鸿钧的上司知道了,造成了这种不良社会影响,上司一合计就把朱鸿钧给辞退了。
这件事情也被朱自清祖母知道了,一方面身体本来就不好,加上这件事情的刺激,最后去世了,这也就是《背影》开头所说的:“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朱鸿钧工作丢失之后,心情自然不好,加上他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大家长,发起脾气来更是肆无忌惮,朱自清发妻武钟谦爱笑,这也被朱鸿钧找茬,时不时给儿媳摆脸子看,武钟谦是个温柔贤淑的女人,只知道好好打理家庭,遇到公公的刁难自己就找个安静的地方自己流泪,而此时的朱自清还在北大读书,根本无从得知。
1920年,朱自清终于从北大毕业,家中光景惨淡,他既然回来了就必然要担负起家庭的重担,于是朱自清去江苏省第八中学担任教务主任,每天勤勤恳恳上课,想着多挣些钱补贴家用,可是没几个月朱自清就选择辞职了。
原来朱鸿钧和学校校长乃是好友,他跟校长打了个招呼,朱自清的工资直接给他就可以了,这件事情让朱自清很生气,因为他当时已经有妻有子,也需要生活,父亲这么做根本没有考虑他的感受。
而事实上确实如此,在朱鸿钧看来:“你是我儿子,我拿你的工资不是天经地义的吗?”他的这种封建家长思维和受过新思想教育的朱自清根本聊不到一块儿去,加上朱鸿钧还借了不少高利贷,两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三天一小吵,七天一大吵,父子俩的关系已经势同水火一般!
朱自清最后选择离开家,自己一个人去外面打拼,1921年,又将自己的妻子和儿子从家中接出来,正式在杭州定居,儿子的种种行为让朱鸿钧怒火中烧,他宣布和朱自清断绝父子关系,永不相见。
话虽然这么说,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这只是一时的气话,朱自清也是这么想的,于是1922年,朱自清趁着暑假的机会,带着自己的妻子儿子一起回老家,可是朱鸿钧却拒绝让这个“逆子”进门,家中亲戚多方劝说,才得以让朱自清进门,可是朱鸿钧还是对朱自清一家三口爱搭不理,这种“冷战”让朱自清自觉没趣,没待几天便又离开了。从此朱自清便很少回家,数年都是如此。
可能也是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朱鸿钧也开始萌生“思子”之情,于是偶尔给朱自清写信,朱自清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感受到些许父爱,但是这种父爱是经不起推敲的,是一种仅仅通过血缘关系维持的亲情,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之后朱自清回家还是和父亲吵得面红耳赤,险些大打出手,归根结底,两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完全是大相径庭。
所以一些亲情需要距离来维护,如果有距离的限制,这份亲情便像记忆中“热汤面”的热气令人神往,但是一旦离得太近,这份味道便会变质,让双方都难受。
可悲的是目前不知有多少父子都是处在这样一个状态,幸福与否,只能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