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四)

奶奶是不仅是做农活的好手,在日常生活中洗涮缝补,烧菜做饭更是拿手。

记忆最深的是奶奶的纺花车和织布机。每到秋收之后农忙结束了,奶奶就开始纺花织布了。小时候晚上喜欢去奶奶家睡觉,因为奶奶的被子有股太阳的味道。我们几个小家伙先是打闹一阵子,然后还睡不着,这时候奶奶就边纺花边给我们讲故事,有时候我们会趁奶奶去外面拿东西的时候坐到纺花车旁试上一把。没有一个尝试成功的,都把棉花絮做成的棉团和线扯断了,觉得纺花好难呢,但是棉团在奶奶手里却很听话,像春蚕吐丝一样随着奶奶纺花车的转动,一根绵延不绝的棉线让线轴不断的变大!我们则在这纺花车转动的吱吱吱声中睡着了。第二天醒来便看到几大团白白的棉线团静静的躺在纺车旁边的匣子里。奶奶会持续纺两三个月棉线,等到棉线团积一大堆了,就又开启了另一项伟大工程——织布。

织布确实是个伟大的工程,我记得每次织布之前还要把之前纺的线梳理好,一根一根的排在织布机上,貌似要排几百根,每根线之间的距离一毫米左右吧,反正很密实,奶奶说这是经线。光排经线奶奶都要花很多个晚上在油灯下完成,因为白天奶奶还要做其他家务,纺花织布都是奶奶晚上的工作。经过大概半个月的时间奶奶把织布机上的经线和梭子上的纬线都准备好了,织布机咣当咣当的声音便响起来了。我们一群小家伙对织布机甚是好奇,每每趁奶奶不在屋的时候坐到织布机上扔一梭子就跑,全然不顾奶奶回头再织的时候还要重新装梭子穿线的麻烦!这时奶奶也只是说:“你们这些小东西咋都恁淘气呢,下次可不能这么干了啊!”这种事情总是有很多个下次!奶奶织布机的咣当声总是能持续几个月,基本都持续到第二年春天三月份。等春桃花开的时候奶奶已经织了好多匹布,然后支起锅,把这些棉布染上想要的颜色,其实,当时也没啥特别的颜色,除了黑白灰,就是劳动蓝。待全部整好,奶奶把这些布匹分给她的几个孩子,让我们每家做传单和被单用。家里现在还有奶奶织的老粗布,有的都被老妈珍藏起来了。

奶奶会制作好吃的大酱和酱豆。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奶奶制作的大酱和酱豆是我们餐桌日常的菜品,虽然天天吃,却从来没吃厌过,现在还能回味起大酱在锅里炒过的香味。大酱不知道用什么做的,只记得每年的暑假是制作这两个咸菜的最佳时期,每到暑假奶奶家的院子里都会晒上几盆几罐的大酱和酱豆。这两个咸菜都需要密封好,在太阳下暴晒,隔几天还要打开翻翻,然后再密封起来。不知道那时候是太缺吃的,还是奶奶制作的大酱太馋人,我们总是中午趁奶奶睡觉的时候把大酱盆子偷偷的打开,舀出几大勺子抹在馒头上就跑了。奶奶听到动静起来赶紧再密封条起来,从没撵着打我们。

在童年的记忆里纺花织布是奶奶干活的标配,制作各类好吃给我们使她干的乐此不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乞巧 唐 ·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小时候...
    刘彩云阅读 1,069评论 6 9
  • 良根的婚事,一直是娘家头等的大事,说着说着几年过去了,娘死了,爹亡了。良根还是没有寻到媳妇,眼见着都过了年岁了,再...
    陌上扶桑阅读 352评论 0 0
  • 穿衣吃饭是人生两件之大事。在久远的远古时代,人们都是以树叶或者是兽皮套在身上遮羞。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
    似醉非醉一笑置之阅读 1,068评论 6 25
  •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这朴素的诗句让人至今读来眼前仍会浮现出一幅优美的晨织图:明媚的阳光从窗子上斜斜地射进来...
    德军悦读阅读 724评论 0 2
  •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正...
    蓝天白云1134阅读 1,849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