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打开朋友圈,大家都会看到女同胞们在晒节日礼物吧:微信红包、巧克力、鲜花、洗衣液、姨妈巾……有些公司还会给女性放半天假,仅限女性朋友。各高校官微和大学生们的微博上红红一片,都是各式各样写满的祝福话语的横幅。
估计一大波男性朋友深深地体会到了,做女人,太幸福了。而男人却没有男人节。
虽然大家都在兴高采烈地晒节日礼物,可是却有很多女性朋友不愿意称自己为“妇女”。
打开网购页面,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电商设立的是“女生节”、“女神节”、“女王节”、“娘娘节”等新名称,几乎没有哪家电商用“妇女节”这三个字眼儿。
甚者,前几天,网络电视节目《奇葩说》的女辩手范湉湉在微博上发文声称:叫我“妇女”两个字坚决不能接受,我表示对#女生节取代妇女节#不能更赞同。此番言论在网络上也引起了一番激烈地讨论。
众多女性朋之所以不愿意称自己为“妇女”,是因为这个词语如今已被污名化了。
一提到妇女,大家也许会联想到中年妇女、农村妇女、劳动妇女、家庭主妇,妇女常常与“落后的”、“年老的”、“守旧的”、“不顾形象的”、“黄脸皮”、“社会地位低下的”、甚至是“没有文化的”,不由自主地与这类词汇联系在一起。
人人都在强调“女生不是妇女”,非得把这两个名词意义定的如此深刻,有差别,无非就是自己内心的恐惧,害怕被标签化,害怕与以上标签联系起来。
所以大家就会更愿意甚至喜欢接受“女生”、“女王”、“女神”带有情感和美誉的称呼,希望是有价值的,有光环的,能够体现身份等级的称呼。
妇女,百度百科解释说:在司法解释中定义14岁以上的女性称为妇女。所以,大学生、参加工作了的、结婚生娃的,都可以称呼为妇女。
为什么非得认为妇女这个词是含有贬义色彩的词儿呢?
即使给你“女生”、“女神”、“女王”这样的称呼,就永远十八岁了吗?就能貌美如花,肤如凝脂?就能美过宋慧乔吗?就能去撩宋仲基吗?
真正内心安稳的人,不需要这些词来愉悦自己,取悦别人。
妇女节也是历史文化遗产,如果这个节日连名字都可以随意改动,这个节日还有什么存在价值呢?
这个节日的由来大家清楚吗?知道其中的历史和内涵吗?这个节日,其实是为了纪念在1911年美国纽约三角内衣工厂火灾中丧生的140多名女工。后来便成为世界妇女争取权利、争取解放的节日。承载的是女权运动发展历史。
所以,这个节日是有纪念意义的、有文化历史沉淀价值的。
妇女这个词,不是一个高端黑的词语,应该值得我们骄傲,而不是羞愧。
最后,祝愿各位女性朋友们妇女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