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是一本长篇巨制,涉及到的人物众多,跨过的时段也很长。激发了我许多的思考。我觉得我在很多人物的身上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皮埃尔和安德烈在书中有几次大的转折。开始安德烈志得意满,以拿破仑为偶像,总想着建功立业,他认为婚姻束缚了他,对妻子不假颜色。而皮埃尔呢,骤然变为富豪之后,他并不在意,总喜欢神游天外,因此显得木讷的他,想得倒都是一些深刻的哲学问题,比如事物存在背后的意义,什么才是真正的善,正义。他与安德烈,一个鲁莽而真实,一个深刻且高傲,却关系不错,谁都瞧不上的安德烈偏偏对皮埃尔青眼有加,而皮埃尔也很喜欢安德烈。可能他们都能感觉得到,表面上天差地别的二人,其实是有共同点的,而这也是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他们都在对自己的生活进行不断的反省与总结,主动的思考。而这也是同龄中人中少有的。
另一对主角在书的开头与前两位相此,更像是孩子。尼古拉,保里斯两个有着一腔热血的青年,从不会思考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也从不想生活的意义。说得偏激一点就是凭着本能活着。当然简单并不一定输于深刻,他们身上有少年的精气神,并且正真,诚实,爱国...
随着时间的推进,小说的情节也借着历史的前进而发展。俄国与法国开战,安德烈,保里斯,尼古拉都上了战场。在一次惨烈的失败过后,安德烈身受重伤,回家又遇到妻子丽莎难产而死,接连两个巨大打击,让他变得意志消沉,觉得人生了无意义。与此同时,皮埃尔却受到共济会一位神父的影响,希望得到新生,因此整个人的精神就是积极向上的。当两个老朋友见面时,一场充满矛盾的谈话就难以避免。这是两种处世哲学的激烈交锋,是出世精神与入世精神的碰撞,这一场精彩的对话自然是分不出胜负的,也正如两种哲学无法分辩高下。相对来说嘴比较笨的皮埃尔自然说不过更加深刻的安德烈。但皮埃尔也没有被驳倒,因为他本能的不赞同安德烈的想法。
以后发生的事更加体现了两种价值观其实是有相通之处的。在被娜塔莎的活泼烂漫与一棵老树长出新枝的生命力的感染下,安德烈突然觉得自己以前的想法不可思议,太过消极,而重新对生活热爱了起来。与之相比,有意思的是,原本积极的想要新生的皮埃尔,在目睹了共济会内部的黑暗后变得迷茫起来。让我想起来高中语文老师有关于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比喻,儒家思想就像面包店,老庄思想就像是药店,平时士大夫都是积极入世的,吃面包的,想着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但受挫,就去药店疗伤,与造物者游,等伤一好,便又要为生民之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了。再次见面时二人的谈话与之前对比也很有趣。
当然,到这里全书才发展了一半也不到,后来的安德烈再次上了战场,与娜塔莎订下了一年的约定,然而却被阿纳托里扣了一顶绿帽,这一段情节刺激却也让人不解,在皮埃尔的帮胁下,娜塔莎总算是没有私奔成功。但却打击了安德烈,他闭口不说此事,甚至要阿纳托里决斗,比较敏感的安德烈显然又有点偏激了。不过,在又一次重伤垂死之后,他似乎真正的看开了,面对死亡怡然不惧,也重新认识到自己还是爱着娜塔莎的,他们见面时的对话也很感人,“我比以前更爱你了”。这时候皮埃尔在干什么呢,他逗留在被攻破的莫斯科城里并希望刺杀拿破仑,然而甚至没等到他实施行动便因帮助他人而被俘,成为俘虏的日子里,皮埃尔的精神再次受到感染,比以前任何时刻都更清楚的意识到幸福的真谛。
正如真理总是在曲折中发展,在两种人生态度中来回的变换,并不是原地踏步,而是螺旋式的上升,对两个年轻人来说,就是成长。最后,安德烈平静而安祥的面对死亡,就像是去了一个更高邈的世界。皮埃尔则娶了娜塔莎,活得很幸福。当然,只要活着,就免不了在两种价值观之间徘徊,在一次次的转变中,人们也会更加接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