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想放下一件事,或是告别心里某个人,去迎接一段全新的生活时,总是觉得无从下手,不知该如何开始,如何行动,渐渐地内心开始焦虑,渐渐地冷淡了最开始的那份勇敢。
那么我们应该到底怎么做,才能够告别过去,开始一段新的人生呢?
对此,我想给一心寻求改变的你推荐一本书——岩井俊二笔下的《情书》。
什么是暗恋的感觉?
清晨一觉醒来,想起某个在心中抹之不去的人,一开始是心里一甜,再想到这只是一场单方面的情感流露,接着就变成一种漫长的苦。
这种感觉恰好说明许多人都会有的一种心理机制:强行与喜欢的人发生一种精神联系,来获取内心的愉悦感,又因没有回应,这种愉悦感很快就会为失落所代替。但人就是因为这种一时的愉悦感,不断重复着欣喜与失落,到后来,将甜蜜与心酸混杂在一起。
正如岩井俊二在《情书》里写道:
虽然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但真挚的感悟没有磨灭。生命是短暂的,而爱情是永恒的。有一个可以思念的人,就是幸福。
暗恋的极致也是一种美,这种美包含着纯情与遗憾,称之为缺憾美。如若换成另一种叫法,则是单相思。
许多人在多年后回忆起当年那段单相思,之所以会觉得美好,或许可以这么解释:
一段有结果的爱情最终都会被生活所填满,而单相思是一场没有开始的爱恋,不会为生活所损伤,因而显得十分纯真。
然而残酷的是,对于感情,我们不仅得学会如何培养、维持,还得学会如何结束、如何转变、如何重新开始。岩井俊二所写的《情书》讲的就是这么一个故事。
结束需要一个仪式
一想到结束,总会有一丝恐惧、胆怯和悲伤掠过心头。尽管这是正常的人体自然反应,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镇定自若地面对,结束一旦跟情感有所联系,很多事就会变得难以断绝。
主人公渡边博子,在参加前未婚夫藤井树三周年祭日上,无法抑制对已逝恋人的思念,在同学录上发现藤井树在小樽市上学的地址时,偷偷记录在手臂上,并向那个地址寄去一封天国的书信。
此举看似美好,像是博子在与过去告别,实则是对过去那段放不下的恋情的延续,心里明知斯人已逝,却还是不由自主地期待能收到回信。
以未婚夫藤井树的身亡为新的起点,迈开步伐寻找新的归宿,尽管后来和男朋友秋叶茂相识相爱,也没能抚平内心的创伤让自己放下过往。看似走了很久很远,却依旧没能走出名为藤井树的伤心地。
每当听闻有人为情所困,旁人常常会说,时间是最好的解药,它会抚平过往的伤痛,将你温柔相待。这样的意境十分美好,但对当事人而言,更多是需要一股来自外界的推力,帮助自己跨越内心那道坎。
博子最终能告别过去,很大程度离不来男友秋叶茂的帮助。对于自己的女友一直忘不掉前任这件事,他没有强硬地要求博子跟过去一刀两断,而是陪在她身边慢慢引导着她。时间固然是一种解药,但心理上的创伤很难被时间抚平,更何况藤井树是因事故身亡才离开的博子。
一个人的心结只能由自己解开,秋叶茂将博子带到藤井树遇难的雪山前,让她正视眼前的景物,并跟雪山对话。于是就有了《情书》中最经典的一幕:
博子想说点什么,但身边有人,她觉得不好意思。她一直跑到雪地中央,然后,放声大喊:
“你——好——吗?我——很——好!你——好——吗?我——很——好!你——好——吗?我——很——好!”
喊着喊着,泪水噎住了喉咙,发不出声来。博子哭了,简直像孩子一样放声大哭。
站在博子身后的秋叶茂一脸温柔地看着她,说现在是最好的时候。换句话说,是博子解开心结,彻底告别过去的时候。
人总是会本能地回避结束,它让自己感到恐慌、焦虑、悲伤。结束本身又具有很强大的阻力,有时候下定决心要去结束一件事,一段情,却在走到熟悉的场景,见到挂念的人时,像泄了气的气球,又一次和自己妥协。这个过程看似是恶性循环,其实只是缺少了一个步骤。
就如秋叶茂让博子对着藤井树遇难的那座雪山呼喊,伴随简单话语消逝风中的,是那段纠缠自己三年的现实逃避。整个过程她就像在参加一场为过去举办的葬礼,美好往事历历在目,两行泪水夺眶而出,待悲伤散去,明天又会是崭新的一天。
结束需要一个仪式。戒烟的人会在深夜里,把自己关在一个房间点燃一根烟,在烟头即将熄灭之际说:嘿,我戒烟了。然后痛快地哭一场;深陷挫折之中的人会在一个没人打扰的地方,给过去的自己写封信,回想那一幅幅让自己痛心不已的画面,然后把信揉碎,痛快地哭一场。
很少有结束能圆满落幕,大多是悲伤地告别。一场落泪一场痛哭,告别的并不是香烟和过去,而是告别一种陪伴自己很久,也束缚自己很久的生活。
但有时,我们会疑惑,如何判断一件事是否要结束?
有个答案一直让我记忆深刻:
如果一件事,让你每一次想要努力都无从下手,甚至对努力这件事本身都感到厌烦,再这样下去你会越来越讨厌自己,那就选择结束。
然后如熬过了萧索寒冬,已然消亡的树木一般,等待着春天的新生。
转变需要一个过程
痛彻心扉地结束后,许多人总是迫切地希望重新开始一段新的生活,然而在结束与重新开始之间,还有一个名为转变的过程无法被忽略。
这个过程中,自己最熟悉的是迷茫,伴随它而来的无聊、空虚与急躁,常常会扰乱自己的节奏。TED曾有一个名为“别让任何人打乱你的人生节奏”的演讲,一时间火爆各大社交平台。演讲里说到:
有的人21岁毕业,到27岁才找到工作;
有的人25岁才毕业,但马上就找到了工作;
有的人一毕业就找到好工作,赚到很多钱,却过得不开心;
有的人毕业后选择了间隔年,并找到了自我;
被出版商拒绝12次后,J·K·罗琳32岁时才出版《哈利·波特》;
马云到了35岁才创立阿里巴巴……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对转变而言,只有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再次迈开的步伐才会更加轻快。但有时,我们会把转变和改变的意思混淆。可以这么说:
改变,是对一件事情的延续。例如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常常在和客户交流时闹笑话,给人一种不可靠的印象。后来经过一系列的训练,他变得能言善辩,能和客户畅聊生意,这时我们可以说他身上发生了改变,改变了自己的形象。
转变,则是先经历结束,从一件事到另一件事的过渡。常常用在身份的变化上,例如一个人从学校学生转变为公司员工,告别书声琅琅的教室,去往竞争激烈的职场。
转变一词也隐喻着死亡与重生,背后是一个深刻的自我重造的过程。
就如在博子结束了对藤井树的思念后,并不是说从隔天开始就对那个名字那个人不痛不痒,她依旧会给另一个同名的女藤井树写信,但此时的她已从想要了解前未婚夫的过去,转变为感谢笔友一直以来的回信,慢慢地迎接新的生活。
或许在往后生活的某个瞬间,博子还会想起藤井树,相信到那时弥漫在她心间的,是如冬日里那杯热牛奶一般的香甜与温暖。
重新开始需要一个回想
熬过痛苦的结束,走过迷茫的转变,最后的重新开始看似轻松,实则不然,转变过后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重新开始。
其实可以这么判断:当自己慢慢地从失落期走出来,在一个新的地点有所失,有所得,且在静下心回顾这段时期所发生的种种,能渐渐喜欢上努力的自己时,这就是重新开始的信号。
如果一个人的一生并不是以死亡为终点,那么他会经历无数个从结束到转变,从转变到重新开始的过程,其中,不乏有还未开始就已经结束的可能性。
我们常说,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这句话可以理解成是一次改变,是一个人提升自我的过程。而对于转变,我更倾向于这种说法:
从哪里跌倒了你就趴下,然后在一个新的地方重新站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被剥离一个身份,会看到更加真实的自我,也会在经历身上某一部分的死亡与重生,在这样的进化过程中丰富自己。
在《情书》的最后,博子在信里说到两个藤井树可能都喜欢着对方,女藤井树觉得不可能,但在收到学生们带给她的一本书,发现夹在书里的那张借书卡上写着藤井树,背面是她的画像时,让她一时间不知所措。对于她当时的心理表现,岩井俊二如此写道:
我一面佯装平静,一面想把卡片揣到兜里。然而不凑巧,我喜欢的围裙,上下没有一个兜。
美好的东西还在自己面前时,往往不太能留意得到,更别说去珍惜。可偏偏就是那些不曾刻意去追求的感觉,成了多年后突然领悟的心动,如琥珀一般通透明亮得让人措手不及。
有人曾问到,女藤井树后来是否会在人生伴侣的选择上,特意选择一个和男藤井树相似的人?我想了很久,最终才发觉这个问题所问的,其实是我们内心会如何选择。
你可以选择改变,也可以选择转变,最重要的是不要违背自己的内心。要知道,只有当一个人的走完他的全部人生,才会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对还是错。最后,我想以某本书里的一句话来结尾:
你在生命中走过的每一条道路,最终都会“带领你到注定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