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和同事聊天,他说他儿子问爷爷,爷爷,爷爷,家里菜怎么没外面好吃啊?他爷爷是开餐馆的,他说,家里做饭,肯定没馆子好吃,馆子炒菜加了很多很重的味道,为了让客人吃了过瘾吃了这顿还想下顿,这样才能赚到钱呀,要是家里都像外面那样吃的话,容易生病的。虽然开玩笑的话但是也说出了饮食中的大实话!
经常在家里吃,有时候还是非常想在外面去吃饭,菜色香味美,家里的饭菜不过瘾,馋那一口。现在天天在外面吃饭了,时间长了反而还是觉得家里的饭菜合口味。现在人们为了追求馆子的口味,也学着做。还有为什么食堂的青菜做的比家里的菜味道好呢?刚采摘的新鲜蔬菜同样的爆炒,同样的火候就没外面炒的好吃,很长时间都没搞明白。后来看饮食频道的时候发现了问题。它的关键步骤是这样的,通常做卤菜的桂皮八角花椒大料,他事先通过泡水之后,用泡过的水,烧菜中会加这个水。所以你在吃这个泡的大料水做出来的菜味道就非常足,这样在饭馆吃完饭之后,你会发现,哎呀,这个菜非常好吃,但是,我们在家里做饭的话,炒菜,就只加盐,姜,蒜,有的家里可能味精都不会放(吃多了掉头发,后期会分析这个原因),吃的是菜本来纯正的味道。有些人他觉得家里的味道比外面味道好的人,这样的人是经常在外面吃饭的在家里吃饭的时候才会发觉味道很清淡吃了之后很舒服的。外面吃的时候口里很享受,胃里却难受,是一个强烈刺激的状态。
各个地方的饮食,是各个地方聪明的人们根据本地人的体质总结出来的,每个地方的的饮食习惯不能长期的全国通用。中国素有北咸,东南甜,西辣的说法。气候干燥食为咸、气候湿热食为甜、气候潮湿食为辣。“四川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人无三分银。”这两句话里反映出了四川的雨多,而且下雨时特别阴冷,空气湿度大,生活在四川总是会觉得是从身体里面往外冷,吃辣椒是为了驱寒去湿。这是因为辣椒中含有一种叫做辣椒素的物质,每到吃饭时吃点辣椒,吃了辣椒能使人心跳加快,毛孔张大,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变粗,血液加速,汗腺张开,全身冒汗,身上的寒气湿气就被驱赶出体内,全身就会感觉到热乎乎的。辣椒还具有温中下气、开胃消食、散寒除湿的作用.当地气候形成的体质寒湿很重,用花椒和辣椒来做菜来去寒和祛湿,这样才不会生病。江苏无锡饮食习惯偏甜,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东方木旺多食甘甜可以缓之。而且甘甜,有补益脾胃的作用。湖北内地的人去江苏浙江的地方去,就会发现他们的饭菜偏甜,就是炒蔬菜都要放点糖。南方广东地区它的气候是非常干燥的气温偏高,他们普遍都是喜欢喝汤,可不是浓汤,汤是那个清淡汤很淡的汤,用来带走体内的火气。如果广东人,长期按照江苏那边人的饮食习惯,四川人的饮食习惯去做的话,一个是不习惯,再一个就会生各种各样的怪病。湖南的,就是吃辣椒,当地丘陵非常多,饮食中用了非常多的辣椒,非常多。这时候湖南那边有一个很有名的菜叫蒸菜,小碗蒸菜。所以,湖南那边人的话,通过他的饮食习惯,能去湿气。他不能像四川一样去吃麻辣火锅,老吃可受不了,所以他们用蒸菜,辣而不燥。到了河北,河北鱼盐之地,多吃咸,当地凛冽多风,特别海边海风都是咸的,他们的饮食习惯就非常清淡,他这个咸从哪里体现,体现在他们丰富的海产品,吃海鲜和内地的吃河鲜一样。有一次我们在那个河北的海上去捕鱼,捕上来的鱼虾,用水冲一下直接用水煮一下,就可以吃了,非常鲜美,那才是真正的鲜味。通常是不吃辣椒的。因为北方干燥多风,鱼虾家常便饭,盐份已经很足了若是再多盐,高血压中风几率就会大大提高,而且都有火炕。如果再去大量的吃盐,对身体是非常不好的。
通过了解他们的饮食习惯,我们可以理解到饮食习惯是人和大自然的互动,通过酸苦甘辛咸的不同调整中和风寒暑湿燥热对人体不利的影响。到一个地方长期居住有时候我们就要适应每个地方所都有了饮食习惯。可以吃吃当地的本土味道。有的人他换一个地方居住之后,他会发现很不适应,那是没有适应当地的饮食习惯。
天食人以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地食人以五味——酸苦甘辛咸,调和五味补益精气!愿现代人的饮食多一些自然纯正,少一些膏粱厚味,顺应天时地利人和,保养一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