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笑来老师的《执行力:成为百分之一的秘密》中有这样的一个观点:你的第一个讨论对象是你自己。尽量不要跟身边的人讨论。
笑来老师给出了五个理由:
1、你可能自己还没有想明白,就去问人家,要么你会变成需要认同的人,要么会变成伸手党
2、你身边的人绝大多数没有义务一定要与你同步
3、你身边的人只是与你物理距离或血缘距离相近,但这些并不自动保证你们的思维距离相近
4、谁的时间是可以随便挥霍在可能并没有直接现实意义的讨论上的呢?很多人其实是没有耐心和你讨论的
5、也许你身边的人更需要的是分享而不是讨论吧
在察觉到这个与以往迥然不同的观点后,我开始在现实生活中进行观察。当然,这个开始阶段的我还是会在以往惯性的带动下,忍不住和他人进行讨论,俗称管不住自己的嘴。
在一次次的讨论中,我验证了笑来老师的第一个理由。很多时候由于自己思考的不够清楚,没有自信来让自己完全确信自己得出来的“结论”,所以需要来自他人的认同,欺骗自己,对自我进行麻痹,让自己获得一些宽慰。若是遇上一个看起来还挺靠谱的,似乎知道的还比你多,这样的人相当危险,在不知不觉地讨论中,就会被对方洗脑,无意识的成为了“伸手党”。而且,伸手到的还不一定是正确的。
第二点和第三点,是人与人之间巨大差异性的体现。两个物理距离上靠的很近的大脑,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宇宙。一个可能都不太明白三维的几何题,另一个大脑可能完全凭自己的想象来思考并没有现实可举例的五维、六维。他人无法认同,甚至连理解都做不到,很正常。最重要的是自己是否确信通过客观分析已确定的现实得出的结论。确信自己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那就去践行,在生活中围绕自己得出的结论展开活动。由于确信自己结论的正确性,所以不会在意旁人的不理解,也不会在受到质疑时,怀疑自我,继而放弃践行。
第四点,可以从自我成长的方面解读。那些不会在意自我成长的人,是没有与之讨论意义的。而,那些在意自我成长的人,会很珍惜自己的时间、注意力。能有耐心和能力,来讨论的人,真的很少很少,所以某种意义上,那些智者是孤独的。
第五点中的分享,是现在的我没有能力达到的。自己在努力思考清楚,之后去践行,在实践中反复纠正自己思考的错误,离分享还早呢!还是慢慢与自己讨论吧。至于为什么说身边的人更需要分享而不是讨论,个人观点,大多数人都是懒于自我思考的,所以即使是讨论,更多想要从中获得的是“战胜”的快感,而不是真正的思维的成长。
最后,自己与自己讨论时候的趣事。最近老被人说自言自语,我发现小声地说出来,比在脑子浮现字效率高,在说还不能理清问题的时候,用纸笔写下来分析是再有效不过的了。而且与自己讨论的过程中,可以看到自己过往,有可能就是前一秒完全荒唐没有依据的想法,有些想法真的幼稚到自己都想笑自己。在这样的讨论中,我开始意识到在我体内的小孩,拿《执行力:成为百分之一的秘密》的说法是黑马、白马,试着察觉它们和它们沟通达到一种平衡,然后不时拿它们幼稚的想法笑笑,也是生活的乐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