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开身上的“伪安全”
在生活和工作中,也许你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人:跟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你总觉得自己很不安,而对方很强大,貌似有十足的安全感;
然而,这些貌似安全感很足的人,往往会成为心理咨询室里的座上宾,因为,只有咨询师和他们自己知道:那样的“安全感”,其实是“伪安全”,一不小心,就可能带着自己和孩子坠入心灵的万丈深渊;
比如:强势型的妈妈
需要澄清的是,强势不等于内在的强大;
所谓强势,是以自己的意愿强制别人行动、不由分说把自己所有的想法强加到他人身上,包括对事态的判断和对未来方向的把握等,心理没有任何空间去聆听他人所想;
比如:控制型的妈妈
它不像拿遥控器或者挥舞指挥棒的类型来得那么有冲击力,甚至让人觉察不到它是控制,可事实上,它就像一把软刀子,会慢慢杀死孩子身上的生命力;
《母爱的反面》中一位年迈的母亲正在给中年发福的儿子梳头,这位男士变成一个巨婴,又怎么可能有持久的完全和快乐呢?
比如:完美主义
有些父母会表现出格外严重的倾向,不能接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任何瑕疵,假如孩子的举止让他们难堪了,他们甚至可能连想死的心都有;
凡事过度追求完美,对孩子有太多条条框框的限制、指责,导致孩子不敢以自由和真实的状态与外界互动,孩子就很容易产生进食障碍或强迫症;
借着以上几种伪安全的类型,我们可以再次问问自己:我的安全感是建立在什么之上的呢?那是真的安全感吗?
又或者说,在看完这几种伪安全的类型之后,我们有什么样的感触呢?自己是否对号入座了呢?
有些人可能会说这很扎心,自己不小心中招了,然后呢?中招之后、痛心之后呢?
你又做出了哪些改变呢?
这就又说回到了“知行合一”,只读书并非一定能成长,看着书中说的头头是道,自己读的时候疯狂点头认可,合上书,一切照旧;
其实这并不是读书的目的,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需要在读完书、懂了一些道理之后,一点点去尝试,打破舒适圈,不再依靠惯性去做事,在尝试中不断迭代、精进,成为更好的自己。
还是那句话——想是问题,做是答案,行动才会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