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墓人

他是老王,不是隔壁老王,是一个深山老林的守墓人


1.

那是一个很小的烈士陵园(对于我小时候是小的,这些年又重修了),四周都是大棵的松树围成的。印象中最深刻的是高且陡的台阶以及正中竖立的纪念碑“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陵园里的都是战争年代在大别山地区牺牲的红军战士。他们受了伤转到后方医院进行抢救没有生还的只有就地埋葬。

到了六十年代才开始寻找这些烈士们的尸骨,从知情者口中得到大概地区便一块一块的山头开始找。刨开坟地有的甚至只有一点小土包,挖出骨头带回去。

由于时间太长,一些人的墓地根本找不到,有的就算挖出来了都是残破不全的。把这些收拾好的在一起下葬,立上墓碑。除了一个营长还能叫出名字,其余的甚至连姓名都不清楚就这样长眠异乡。

老王是那些烈士的战友。听老一辈说似乎是山东人,大嗓门,性情豪爽。他在枪林弹雨里活下来了,革命胜利后没有还家在这里定居,在陵园对面的一个小瓦房住着。

2.

上小学时最期待的就是清明节时候的扫墓了。我们是要从学校步行到陵园的,低年级是不能去的,体力弱而且吵。所以能去扫墓的都让我们认为是大孩子了。

终于等到去了,拿着自己手工做的白纸花,郑重的戴上红领巾。个子高的还能在前面举着五星红旗。让我们觉得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

一路浩浩荡荡的出发,到达陵园先在台阶下排队站好,等到校领导讲话结束后我们依次登上台阶,看着纪念碑的文字越来越近,就会不由自主的屏住呼吸,小时候不懂现在看来是一种敬畏吧。

来到坟墓跟前,先把花圈放上去。然后我们围着墓地一圈圈的绕,小心翼翼的把白纸花放在坟头。尽管树影朦朦,昏暗静谧,虽然我们还是一群不谙世事的小毛孩子,但是在那样的氛围下没有一个人说话。发自内心的崇敬是不忍亵渎的。

3.

每一年,老王都立在那。印象中是黑漆漆、冷冰冰的,在青松的阴影下看不太清。可是我们走的每一圈路过都会在他面前停留一会儿。

老王是牺牲的营长的部下,一起爬过雪山,踏过草地。说是同生共死也不为过。

“小王,仗打赢了,我要先吃个三大碗饺子,好久没尝到那个味儿了。”

“俺,俺要回家先娶媳妇”

“嘿嘿”

可是他们谁都没能实现的了。

在一次埋伏撤退的过程中两个人都受了伤,营长还没有坚持到救治就倒下了。

老王挣扎着活下来了。

从此就在这儿住下。

陵园的对面的茅草房到瓦房再到砖房,从笔挺的军姿敬礼到佝偻着背的颤抖。

直到那一年,他倒下了。

4.

我从没见过他。冷冰冰的墓碑,黑漆漆的坟地是我对他仅有的印象。

在大片青松的阴影笼罩下,烈士墓地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土包。

老王在九十年代的时候就去世了。是战争留下的旧疾。

他这一生都没有娶妻生子,每年过年都会吃上一碗饺子。再也不会有比这还要好的味儿了吧,我想…

他代那个出生入死的好兄弟完成了对他而言遥不可及的“梦想”。于他自己或许是一颗本心也可能是无法慰籍的孤独。

老王坚守了一辈子。从生到死,又从死到生。万古流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墓地一直很安静。 守墓的,是个老头。灰白的头发,满脸的皱纹,黑麻麻的皮肤。手像扇子一样大,每个指头粗得好像弯不过来...
    陈大仙儿_英姐阅读 3,982评论 3 8
  • 在每年的清明,我都极少随家人去扫墓。我和那个地方还隔着一大段年岁。死亡太冰冷,足够吞掉一个青年看似温暖的生活。即使...
    约书亚阅读 4,216评论 2 5
  • 你说这草庐天寒地冻四面漏风,可哪有夜晚惨呢?当黑夜降临的时候,你连一颗星星都找不到。 就像你总觉得自己多可怜,连一...
    贝龙阅读 3,680评论 28 4
  • 姓名:张献忠 日精进打卡第325天 【打卡始于2016.11.01持续于2017.09.24】 【知~学...
    张献忠阅读 1,748评论 0 0
  • 若是柳絮怨春风 无心又无情 相遇恰是一场阴谋 作花飞散 蒲公英的情怀 是不自量力 又 无处寻觅 星辞白昼日辞暮 风...
    大爷毛阅读 1,137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