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两天的体验,我觉得先前打算用于写作的时间不太够。本来是想写八百字的一个小时,现在平均下来每篇有一千八,还是控制在一千二左右一百分钟比较合适。我还是挺喜欢睡觉的,希望可以保证九个小时的睡眠,七点起的话,十点得睡了。周末都被码字耽搁到十二点,睡得少会有起床气,又是冬天,睁着眼睛躲在被子里就是不想出来。今天应该可以按时睡觉了。
正打算写文章的时候,看到前三篇总共5555字的哭声和空白的阅读量,我就知道这文章我是注定为自己而写了。题材是为人所弃的心路历程,频率是榨干灵感的一日一更。但我觉得勤与恒,可以算是一种被称为修行的成长。这样,随心所欲地写还是比较容易的,信马由缰,但是总觉得不太负责,为了避免由于没有什么思路而写成寡淡的鸡汤,还是先讲一下自己的学习经历。
幼儿园记不太清了,会折纸,会画画,会跳舞,别的没有印象了,只记得某一天午睡时候老师见我睡不着给我塞嘴里的小黄鱼干,很好吃。对了,那个时候背儿歌真是一段痛苦的回忆。我吃饭慢,喜欢含着。老师还会放磁带里的故事。那个时候我就不太说话,还爱哭。我自己学会了跳绳,但皮球总是拍不好。
小学一直体弱多病的,也比较瘦小,体育不太好,但仅限于扔球扔不远,其实就是手上力气小。柔韧性向来都很好,但有可能是腿短的原因。仰卧起坐一分钟65个,我和一位故人约定为对方多报5个,所以册子上是70个。跳得也挺远。那时候有兴趣班,真的是可以有爱好的那种。我选的是趣味数学,找规律,数数,移火柴,走迷宫什么的。课上借给同学看脑筋急转弯,被老师发现后扔出了门,下课去找就没有了,不了了之。一位故人选的是写作课,就是那种看图说话,我还去蹭过课,其实是找他玩。他长大后喜欢上了一批近现代作家,确实从小就能看出他的风格。稍大一点,我选了书法课,硬笔的。之前是炸的,之后也是炸的,那时候的字体应该是巅峰了。犹记得课间叫我们运动一下,让我带着大家跳广播体操。再大一点,想要学小提琴。但是音乐老师看了一下,觉得我的胳膊短,不合适,遂让我改学二胡。不得已而从之,毕竟也是弦乐,所以我是四肢都短吧。高年级之后就一直学奥数了,拿过一些满分和奖。低年级的时候,拼音、认字、听写的完美表现得益于母亲的耐心,但后来要写作文这件事,她也是爱莫能助。我只好东拼西凑,四处去抄,就像木兰一样从集市上买来马、鞍、辔、鞭。当时的我仿佛没有观察力、想象力,也全然没有办法用语言和文字去描述世界。有一位语文老师是值得一提的,退休教师,关门弟子。她是我遇见的第二个有气质的女子(第一个是小黄鱼老师),严厉又慈祥。她应该去大学任教,年少的我们还不懂她的深邃。我一度因为作文而十分焦躁与惊慌,以为自己智力有问题。后来回忆起这段苦闷的日子,我只能说,那是时候未到。当时的我被认为是文静的,学习又好,所以总被安排在最吵或者成绩不好的同学身边,那是三个不能忘记的名字,巧的是他们都文武双全,后来情况就不一样了。
篇幅到这里刚刚好,时间有点超,明日再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