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徒将某些不健康、破坏性心态简单概括为“毒”。这些有毒的心态,被归纳为三大类。
***************************
第一种毒是贪。贪是想要的获得你的所欲求之物的冲动。把这种冲动说为“毒”,咋一听也许有点过分,但是我们深入思考就会明白,它是改善行为是有用的视镜,我们因而更能够觉察到自己的冲动行为,以及它们的后果。
我们不断地抓取想要的事物。有时候,他表现为小小的贪心,如更多食物、更多的信任,或更多的爱。但有时侯,那是无论我们怎么做都无法被满足的巨大饥渴。如果我们未得到自己想要的,不论事物大小,我们可能会感到有所欠缺,心情低落,甚至觉得自己十分可怜。
当然,我真诚地相信,一旦我们得到所欠缺的那个东西,不论那是什么,我们会再次感到完整。就目前来看,这是事实。这确实感觉很好......直到我们再次感到不足。然后,我们又再抓取一点,,,,,,直到我们得到另一个满足。如此,形成一道不满足的瀑流。
贪是黏着的加强版、被佛陀称为苦之根源。贪运作的时候,我么总会觉得缺了什么,只要拥有了那个,我们才会感觉完整。
我们都认得贪的模式,只不过在别人身上比在自己身上看得更清楚。这并不是说,我们不能有所欲求,或者我们不应该有目标和企图心;而是在提醒我们:倘若我们觉知到自己对所欲求之物有多么执着,并让这个觉知调整我们的思维、情绪及行动,我们将为自己与他人减少一些苦难。
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