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痛苦,特立独行且正确的想法是:
痛苦是人生的常态,每个人都会有痛苦,适当的痛苦是成长的刚需。
“人生充满痛苦”,不是一句消极的话,吓人的话,而应当是一句中性的话,甚至是乐观的话,就像“人生充满未知”一样。
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里,开篇第一段便是:
人生苦难重重。
这是个伟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它的伟大,在于我们一旦想通了它,就能实现人生的超越。只要我们知道人生是艰难的———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并接受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再也不会对人生的苦难耿耿于怀了。
这里并不是给你熬鸡汤:要把苦难当成乐趣,也不是要向你灌输那句古老的励志格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而是给你提供一个新的角度,来重新认识痛苦:
首先,痛苦是人生的常态。也就是说,在你的一生中,痛苦和快乐一样,都是一定会发生的,无法避免的。所以当痛苦降临时,你首先要接受它的存在。当你认识到“痛苦就像衰老一样无法避免”的时候,你就能更坦然地接受它,你的痛感也就会减弱。当你逃避痛苦的时候,不但那痛苦本身不会消失,而且你还得承受逃避本身的痛苦。
其次,每个人都会有痛苦。要知道,你之前有无数的人经历过你的痛苦,而且你之后还会有无数人经历你的痛苦,你的痛苦并不比别人更多,而且你并没有比别人更痛苦。当你质疑“为什么受伤的是我?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的时候,有千百万的人也在问这两个问题。认为自己的痛苦比别人更严重,这是一种心理认知偏差。想一想你失恋的时候有多痛苦?再想一想你的朋友失恋的时候,你觉得他有必要那么痛苦吗?对比一下,一个是你自己,一个是你的朋友都是失恋。若是你自己,你会对整个世界都抛弃了你,你都不想做任何事情;若是你的朋友,你会劝他:天涯何处无芳草。佛教讲“众生平等”,我觉得最浅显的一个理解就是,不要把自己看成特别的那一个,你和别的人、别的物是一样的。当你不把自己看的那么特别的时候,你就不会那么执着于“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了。
最后,适当的痛苦是成长的刚需。我们只需要转换一个角度就能够认识到痛苦的益处,改变对痛苦的惯性思维。了解心理学或者教育学的人知道,人对世界的认知,分为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真正有效的学习,就是要脱离舒适区,进入学习区。所谓脱离舒适区,就是要让自己适当的不舒服,让自己承受适量的痛苦。要想成长,就不能让自己舒服,要给自己制造适当的痛苦。
既然痛苦是刚需,那是不是说:人应当承受着痛苦,不去解决它呢?不是的!人是在解决痛苦的过程中成长的。打个比方,饭是人生存的刚需,那是不是人只要储存着粮食就能生存呢?不是的!你得加工、消化、吸收它,才能成为生存必须的营养和能量。痛苦也一样,你得面对它、解决它,解决它的过程才是成长的过程。
下面是我总结的快速摆脱痛苦的简单方法:
时间和空间是人快速解决痛苦的两个思考角度。这是我大学时代琢磨出来的。
时间方面有两个方法:
①把自己放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当你痛苦迷茫焦虑时,想想自己如果是将死之人,还会浪费时间在这些情绪上吗?想想当自己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回忆自己的一生时,会不会因为自己浪费了太多时间在没用的情绪上而后悔呢?
②把自己放在更长的时间轴上。想想整个宇宙、地球、甚至人类的历史有多长,再比较一下自己的一生,那就是一瞬间的事,你一点都不重要!一切争吵、计较、情绪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让自己这一瞬戴上光环,像流星一样划过天际。
空间方面也有两个方法:
① 把自己放到太空中。想想自己飞到空中俯瞰整个世界甚至地球,当人变得越来越渺小,渺小到蚂蚁,甚至看不见。你还觉得自己的痛苦有那么重要吗?微不足道吧?
②把自己当成旁观者。觉知到自己的愤怒、痛苦、埋怨等情绪,然后给自己当头一棒,主人翁何在?也就是问问自己,现在谁在控制你自己?是愤怒?痛苦?还是你的理智?我在上一篇文章《写作禅:用写驱除焦虑与烦躁》中,提到“当你陷入到一种状态,而且能抽身出来观察自己这种状态的时候,这种状态就会消失。”这里我们再次启用了“元认知能力”。
另外一个方法是,李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做朋友》里提到的。
和更痛苦的人比比,就会减轻自身的痛感。下面是李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做朋友》里提供的两个案例,和他们比一比,我们的痛苦真的不值得提。你可以把这两个案例记下来,当觉得自己痛苦到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的时候,拿出来看看。
有这么一个人,也许你知道他。1818年,他的母亲过世,那年他才9岁。1831年,他失去了工作,这显然使他很伤心。他下决心要当政治家,但糟糕的是,1832年,他竞选州议员失败了。他着手经商,可一年不到就难以为继。1834年,他再一次参选州议员。这一次,他实现了理想。可在紧跟着的1835年,他的女友就不幸去世。1838年,他尝试成为州议会议员,可惜失败了。直到1860年,在历经了更多的起伏与磨难之后,他当选了美国总统。他的名字是亚伯拉罕·林肯。可是,他的噩运并没有结束。1865年,他被暗杀了。
最富戏剧性的案例之一是我曾经接触过的一个14岁男孩。在他8岁那年的11月,他的母亲突然去世;在他9岁那年的11月, 他从梯子上掉下来,摔断了胳膊;在他10岁那年的11月,他骑自行车时发生车祸,造成头骨断裂,还伴有严重的脑震荡;在他11岁那年的11月,他从天窗上跌了下来,造成臀部⻣折;在他12岁那年的11月,他从滑板上摔下来,导致手腕骨骨折;在他13岁那年的11月,他被汽车撞伤,造成骨盆断裂。——参见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最后,愿你顺利解决痛苦,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做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