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的四季,就是诗人的心。那春华初绽,便化作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佳句。
入春有段时间了。
一行归燕,两页画眉;三九寒时过,十里映山红。西南喀斯特地貌的小村庄,与中国的其他任何地方都不同。村子的北面是近似陡崖的山岭上,向阳面已开满了鲜红的杜鹃花。
如果你作为游客,到了这里,肯定会觉得很美,如诗如画,好似大家笔下勾勒的‘四户八窗明,玲珑逼上清’。但对于世世代代生活在这个村子里的人而言,风景,可能还是不如大山之外吧。
齐小强,是一名内地大学生,同时也是自愿到山区支教的志愿者。这个学期他有一个月的社会实践。他决定来到小时候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些极贫穷,却又非常渴望知识的山区孩子们身边,去尽一点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们,同时也收获自己的一段非凡经历。但现实总是与理想差距太大。简陋,甚至可以说恶劣的居住教学环境使他一时难以适应,狭小的房间,厕所是旱厕……齐小强当初的雄心壮志完全被这里的气味和蚊子打败了,他有点后悔。但眼看着回去的日子越来越近,齐小强还是强打起精神继续自己的生活。
一天又一天,没什么大事发生,好像也没什么小事发生。每天上上课,有时去一些村民家里帮忙干点杂活,照顾一下老人,与大家相处的倒还不错。村民们也很照顾她,学生们也很喜欢他。总有学生会采一束杜鹃,也就是他们说的映山红,放在讲桌上的粉笔盒里,简陋的课堂,这一抹鲜红是个亮点。只是他始终觉得自己与村民们对一些事物的认识和观点上不太说的到一起去,很多人没有要去奋斗的目标,他们向往大山外,却又不想做出重大的改变。所以双方的关系总是感觉隔了一点什么,说话是蛮亲切,但是生活,终究还是生活。
不知不觉,就要回去了。日子虽然不好过,但齐小强已经坚持完成了自己的志愿活动。他感到了心中涌起一股暖意,自己毕竟还是过来了,他感到了收获,而不是解脱。之前的气味和蚊子,也成了美好回忆的一部分。
但他拖着行李箱,走到村口时,他好像感觉应该再看一眼这个小村子,于是,他回过头。
下一秒,虽然他有心理准备,但眼眶还是不由自主地湿润了。
他的学生们,都默默地站那村口,目送他离开。有许多孩子,自发地摘了几支映山红,一束束捧在胸前。他站在原地,一时大脑空白,不知道应该做什么。
他的学生们都跑了过来,却没人说话。过了一会,终于有一个小男孩开口了:‘老师,带上这支映山红吧!’
徐徐的微风划过每个人的脸颊,齐小强忍不住嘴角微微动了几下。好像整个人都一下子变得成熟了似的,他接过这束鲜红,却又重新放回到了小男孩手中:‘我也只是个学生,只是比你们大一点而已。你们都很聪明,很努力,说实话我觉得我从你们身上学到的更多。这花你留着,这是你们的花,它属于这里。以后你们一定不要轻易放弃读书,要考出去,要努力。但假使有一天你们获得了成功,也一定记得回来,这里有映山红,这里是你们的根。’
‘老师,你也记得回来,这里也是你家!’
上了火车,齐小强的心中还是不能平静。他觉得,如果日后他能变得更成熟,变得更有思想,这大山里的一束束映山红,将是他心灵的第二故乡。”
“报告,完毕!”
“嗯,名牌大学就是没白念呐!”教导员微笑了一下,“晓强同志,这完全是你原创的吗?”
“报告教导员,是的。这是我上高三的时候写的一篇作文。”齐晓强答道,“旅里开展了新型文化活动进连队以来,鼓励大家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发展阅读和写作等兴趣爱好,写下自己和身边的励志小故事。我曾经在高中的时候就有去支教的梦想,大学时借着有这样的机会也亲身经历过支教生活,所以就回忆了一下,再加了一些自己新的想法,写了这篇文章,想用这篇文章参加旅里的比赛,为咱们营增光添彩,也想尝试着投投稿,长长见识,会会高手。”
“不错,这小子挺有想法嘛,是我带的兵!但年轻人还是冲劲有余,稳重不足,是要多磨练一下的。”教导员心里想着,思绪却飞到了三年前……
在新兵连,那个齐晓强,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立正!”
“指导员同志,新兵一连全体军人大会前集合完毕,应到实到一百零八人,请指示!”
“坐!”
“是!”
值班员转过身,调整好队伍,下口令坐了。
三年前的张震华,还是新兵一连指导员。这不是他第一次带新兵了。军校毕业后,他从排长干起,到营助理员,再到副连长,连长,指导员,基层的情况他也差不多门儿清了。张的个人素质一直比较优秀,能带兵,参谋业务也很娴熟,个人体能和军事素质更是没话说。但当到指导员的时候,也快二十九了。从当排长开始,他就负责带新兵,今年是他带的第四批。
照例,作为指导员的他,肯定要把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抓起来。召开全体军人大会,就是要明确政治红线,树立新兵们的军人意识。他讲了几十分钟,非常流畅,驾轻就熟。
讲到尾声,张震华习惯性地扫视全连。当看到一个角落的时候,他脸色一变。
“左侧一路最后一名,起立!”
“是!”
那个被点到的士兵“腾”地一下站了起来,又晃了一晃,拼命挺胸,双手死死贴住裤缝线,立正站好,看起来很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