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或设计产品时,常常会遇到 批量勾选 这一操作,如信息列表、人员列表。而批量勾选后,往往都伴随着功能操作,如删除、发送、收藏。
在同一产品中,如果多地使用到批量勾选,产品内统一的交互规范则很有必要。以下是一些主流产品的搜集。
1.勾选前的初始状态
一般为 默认勾选或默认不勾选 两种。其中又以默认不勾选为大多数。
2.功能操作
2.1常见的功能操作(如:导出、删除、群发)流程:
(1)勾选→点击功能按钮执行
(2)先点击功能按钮→然后出现勾选框进行选择→最后点击功能按钮执行
相比而言,pc端第一种更常见。移动端则多使用第二种,更节省空间。
2.2功能操作对象
(1)功能操作只针对勾选项进行
(2)功能操作针对展现出的项进行
两种都存在,建议考虑功能操作本身的属性。
如我们很熟悉,勾选的就删除。
但对于导出下载等操作,则可能会让用户觉得是针对下方列表的。
同时也要考虑产品内部的一致性。若有统一规范,用户能更快完成学习。
2.3若无勾选选项时
(1)可禁用功能按钮
(2)可点击后给予提示,如toast提示(相对友好些)
3.勾选记录
建议筛选(标签、下拉选择等)与搜索操作均不影响已勾选记录,只要不取消勾选,勾选始终存在,可满足精准勾选的场景。
4.全选范围
若列表有翻页时,全选可能是全选当页或全选所有(当然不排除两个按钮都有)。
但出现列表数量众多时,决定同时也需要由技术评估:“全选所有”是否能够支持。
例如有1万条数据时,全选后执行群发是否能够被支持。如果暂时不能,可考虑一页500条,分批群发。
5. 选择状态
勾选数量不会太多时,建议显示出已选的数量即可。用户通过核对数量,可安心执行功能操作;
勾选数量多时,展示已勾选*【好于】>展示已选数量>不展示已选数量 ,但开发成本也会随之增加。
如果两种场景都有,可考虑结合着用。
*展示已勾选可采用选择选项后提供“仅展示勾选”按钮;也可能是确认执行功能操作后,另增弹窗展示“您将对以下成员进行操作”,目的均是二次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