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新说-学而篇1.2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春秋末年的鲁地小村,住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叫阿明。阿明的父亲早逝,母亲常年受腿疾困扰,哥哥在邻村帮工,家里的活计大多落在他肩上。每日天不亮,阿明先到灶房生火煮粥,再端到母亲床前,细细帮母亲擦脸、按摩腿部,待母亲吃完粥,才扛着锄头去地里干活。

农忙时哥哥回村,阿明总把重活累活抢着干,夜里还帮哥哥修补磨破的衣裳。村里的里正负责掌管村务,偶有安排徭役、派发粮食的事,乡亲们难免有抱怨的。可阿明从未顶撞过里正 —— 里正让他帮着统计户数,他便挨家挨户仔细记录;里正说要修村口的桥,他每天收工后都去多搬几块石头。有人问他:“里正有时安排的活不轻松,你就不觉得烦吗?” 阿明挠挠头笑:“母亲常说,对长辈尽心、对兄长谦让,遇事多听管事的话,哪会生出顶撞的心思呢?”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这年夏末,村里来了个游手好闲的外乡人,叫阿牛。阿牛见村里收了新麦,便撺掇几个年轻后生:“里正把上好的麦子留了不少给乡绅,咱们辛苦种的粮,凭啥让他偏心?不如夜里去粮仓搬些出来分了!”

有两个后生被说动了,来找阿明一起去。阿明听了连连摇头:“里正留粮给乡绅,是因为乡绅捐了钱修学堂,再说粮仓有专人看管,咱们去搬就是犯错。先前里正安排活计,咱们都没顶撞过,如今怎能想着做扰乱村子的事?” 那两个后生想想,觉得阿明说得在理,便打消了念头。

后来阿牛见没人响应,竟自己偷偷去撬粮仓的门,被里正抓了个正着。里正召集村民问话时,大家都说:“阿明平日里对长辈孝顺、对兄长和睦,从不违逆管事的,像他这样的人,绝不会跟着作乱。那些没跟着阿牛的,也都是懂规矩、不犯上的实在人。”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这事过后,里正特意找阿明谈话,还请来了村里的老学者张老伯。张老伯抚着胡须对阿明说:“你知道为何你不愿犯上、更不会作乱吗?因为你守住了‘本’。君子做事,要先抓住根本 —— 你对母亲孝顺、对兄长友爱,这便是‘孝弟’。有了这份孝弟之心,待人便会恭敬,做事便有分寸,这就是‘本立而道生’啊。”

阿明似懂非懂地点头。后来他愈发用心照顾母亲,还常帮村里的孤寡老人挑水、劈柴。哥哥娶了媳妇后,阿明主动把宽敞的屋子让给哥哥一家,自己住到了后院的小房里。嫂子过意不去,阿明却说:“兄长比我大,理应住得好些。”

渐渐地,村里的后生都学着阿明的样子,孝顺长辈、友爱兄弟,村里的争吵少了,互帮互助的多了。张老伯见了,欣慰地对里正说:“你看,阿明守住了孝弟这个根本,不仅自己行得正,还带动了全村人。这‘孝弟’二字,可不就是仁爱的根本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