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创业需要先了解场景,最好不要太多关心人工智能本身。
创始团队一定要深入到场景的第一线去,天天去思考客户的思维是什么,需求是什么,他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要的什么。
人工智能产品能立竿见影,是左派幼稚病。
人工智能创业都是长跑,至少要跑十年才会有成绩。头两三年就想摸清楚是极其罕见的。所以创始人要有十年抗战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团队也一定要是踏实、务实,能经得起长征考验的。
为了融资要做炫酷 DEMO,但是千万不要自己陷进去了。大多数场景不需要多炫酷的算法就能服务的。玩炫酷成本非常高,一下子搞二三十个甚至更多牛掰工程师,开始烧钱就恶性循环了。先小规模证明商业前景,再徐徐发展。
不要面向 VC 思考。面向客户思考。VC 要追求的目标和客户要解决的问题是完全不同的。
不要迷信明星,不要迷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没有什么神奇,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人工智障。好的效果都要工程师一点一点打磨出来,有多少人工就有多少智能。控制开发成本,追求有限目标。创始人自己懂 AI,就先招优秀的工程师,而不只招一堆科学家。
刷榜在我看来意义不大,企业在有商业场景理解能力之前(证据就是有人愿意给钱,哪怕是很小的一笔钱),就不应该分心在和商业目标解决无关的事情上。即使这对招聘有一丢丢作用——完全可以有更廉价的招聘宣传,比如创始人去做几个讲座。
技术需逐步迭代,在每一个迭代版本都要考虑商业化的可能。开始的辛苦钱也要挣,不要幻想一下子就挣几百万、几千万,非大单不要。钱是一分一分挣出来的。创业公司有原罪,想一下子从大客户手里拿单是幻想。
不要总幻想一下子就会有一个标准化的产品。往往要从和天使客户的服务中,逐渐总结出一个产品来。对天使客户用心服务,但是一定要付费(哪怕是很少很少的钱),不付费的就不是客户。通过定制、咨询、服务,逐步改进产品。不要幻想憋几年大招,客户就会买单。
不要烧钱、不要烧钱、不要烧钱。控制团队规模,控制办公室成本,不要做无谓的市场营销。
以文因互联为例,做智能金融服务的都是银行、券商这些理论上很有钱的主。打了一年多,深刻体会到精益创业的极端必要性。
最好逐步迭代,从小的能付费的小需求开始做。千万不要一开始就想着颠覆这个,颠覆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