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呵,妈妈

(孩子们描绘的“一幅壮锦”,美丽的村庄,理想家园的模样。)

问渠班的孩子很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主张,个个都是我的小助手。上课时,大家热情上来了,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这时就会有孩子很理性地提醒规则和秩序;一下课,就会有孩子过来拖着拽着老师出去玩;猴子杆爬不上去,她会找身边的老师求助;课堂觉得没意思,他会躲到桌子底下不出来;周五那天,我给个别孩子布置“跳绳”的周末作业,孩子们听说了,纷纷跑过来管我借跳绳、讨“作业”,还会给自己订立目标。

上周教师会学习儿童观察,我感叹说,我现在每天上课就在观察孩子们,美得不得了。总的来说,孩子们本真而有活力,就像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鸟,或是上蹿下跳的小猫,想让他们安静下来可不容易。

记得很久以前,有位华德福老师介绍经验说,如何让躁动的孩子安静下来?不是突然喊停“Stop!”而是跟着他们一起舞动,越来越快,越来越快,快得不能再快,再慢下来,最后自然停下来。这种“慢-快-慢”的节奏,常常被用在晨圈律动中,引导孩子们去体验高潮和平静,建立动静有序的呼吸节奏。

大部分时候,孩子们沉浸在课堂的节奏中,就仿佛鱼儿徜徉在自然流淌的河水里,十分满足。如果总能这样,一年级的课堂也算是如水般流淌,如梦般甜美。

可是,往往这时候,总会有孩子头脑里“灵光乍现”,冒出一个主意,突然就出了戏。也可能是来自环境中的一点风吹草动,而孩子的感官是完全打开的,嗖的一下就被拽跑了!这时候,只要老师的意志够坚定,内心的图景够清晰,再借助一点音乐、律动或是戏剧、故事元素的帮助,就能够把孩子吸引在共同营造的这个学习的场中。

不过老师也有软肋,也有束手就擒的时候。比如上周五,晨圈做得好好的,身旁的孩子突然一把抱住我,喊了一声妈妈。

当老师这些年,不是没遇到过学生口误,管你叫妈妈。越是淘气的小孩,越容易在不自觉间脱口而出一声“妈妈 ”。之后对视一笑,不好意思地扭头,权当没听到。

可是这次不同,这个孩子有意无意地一声“妈妈”,居然带动着全班孩子围了过来,不管不顾地抱住我,七嘴八舌地喊“妈妈”。

孩子们一个不经意的游戏,一时竟让我有些手足无措。我不敢安然享有“妈妈”这样一个神圣珍贵的称谓。那一瞬间,我感受到自己内在里的一股矜持,对于自己的母亲,我都很少能够这样自然地撒娇,坦然享受妈妈的爱。而这帮小人精儿,却毫不犹豫地都扑上来了。

惶恐之间,我哼哼着歌提醒孩子们回到圆圈。大部分孩子都回去了。只有最小的那个小男孩,依旧挂在我身上,喃喃地喊着“妈妈”,他是果真想起家中可爱的妈妈了吧?

孩子是来爱这个世界的,我们愿做所有的努力,让这世界也值得被他们所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1年10月20日为什么糊涂 回家的路上,晓晓打了个喷嚏,妈妈有点紧张:“怎么了?”却说成了:“怎么办?”说完...
    羊羊羊羊汪阅读 9,485评论 2 14
  • 元年115年 素心担忧的对苏凌说:“哥哥,你真的要去打仗吗?”“没事的,打完这场仗,我们的国家才有救,那时候...
    荭卿阅读 411评论 0 0
  • 自小就告诉孩子要说话算话,我很清楚自己首先要给她做好榜样。 年前巧遇一个机构正在举办蛋糕DIY活动,答应宝贝下次一...
    杨丽影阅读 542评论 0 3
  • 第一次接触这方面的书籍,首先是源于同事的推荐。当然之前的工作也和相关同事有过接触,当时的感觉就是这个产品经理好牛呀...
    大步朝前走阅读 194评论 0 0
  • 今天下午接孩子时,收到八中老同事张亮明老师的微信。 张:你儿子在学校带手机吗? 我:不知道啊?手机在家放着了,我也...
    菩提树WO慧心阅读 146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