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唐僧是个坐不住的人,您是不是一万个不服气。别忙着和我争辩,因为这也不是我说的,是孙悟空说的。
在西游记第五十回《情乱性从因爱欲 神昏心动遇魔头》里,师徒四人离开通天河,来到一座大山,远远看见山凹里有一片楼台房舍,唐僧、猪八戒他们就想过去。孙悟空说那是幻象,就不让去。唐僧就说自己“着实饥了”,让孙悟空去化斋。接下来发生在唐僧和孙悟空之间的这段对话很有意思,我把原文摘下来,咱们一起分析分析。
行者又向三藏道:“师父,这去处少吉多凶,切莫要动身别往,老孙化斋去也。”从孙悟空这句话中,我们可能看到他还有一些不放心,还在强调那个地方不能去。
唐僧是怎么说的呢:“不必多言,但要你快去快来,我在这里等你。” 一般都是孙悟空嫌唐僧话多,而这一次却是唐僧让孙悟空“不必多言”,很明显,唐僧有点不耐烦了,也许还有一些怨气。
我们再来看孙悟空的表现:行者转身欲行,却又回来道:“师父,我知你没甚坐性,我与你个安身法儿。”即取出金箍棒,幌了一幌,将那平地下周围画了一道圈子,请唐僧坐在中间;着八戒、沙僧待立左右,把马与行李都放在近身。对唐僧合掌道:“老孙画的这圈,强似那铜墙铁壁。凭他甚么虎豹狼虫,妖魔鬼怪,俱莫敢近。但只不许你们走出圈外,只在中间稳坐,保你无虞;但若出了圈儿,定遭毒手。千万,千万!至嘱,至嘱!”
孙悟空开口就说唐僧是个坐不住的人,你就在圈里坐着别出来,出来定遭毒手。因为他知道唐僧一出来就会去“凹里里的那片楼台房舍”。最后又连用“千万,千万!至嘱,至嘱!”这样的话,可以看是有多不放心。按说唐僧是得道的高僧,心最平和了,怎么会坐不住呢。这完全是因为他在前面的表现,才让孙悟空有这样的认识。
在第三十八回《花果山群妖聚义 黑松林三藏逢魔》里,孙悟空因三打白骨精被唐僧赶走,师徒三人走到黑松林,唐僧又“着实饥了”让八戒去化斋。八戒偷懒睡了,迟迟不回,唐僧就让沙僧去寻,自己坐在林中等。结果怎么样呢?“长老独坐林中,十分闷倦。”唐僧不受金钱、官禄和女色诱惑,又有乌巢禅师传授的心经,不知道有什么“闷倦”的,反正他就坐不住了,起来一走,就溜达进了妖精洞,被妖精戏称为“蛇头上的苍蝇,自来的衣食”。
孙悟空再叮嘱也没用,唐僧还是坐不住,再加上猪八戒在旁边撺掇,说孙悟空是画地为牢,唐僧毫不犹豫地走出了圈,进了妖怪洞府。
唐僧的九九八十一难,都是如来佛祖设计好的。唐僧要出圈是早就有心的,因为他是一个固执的人,认定了要到山凹里的那片楼台房舍里去,你孙悟空为什么要拦我,我是师父还是你是师父,听我的还是听你的。所以才对孙悟空的话充耳不闻,就是没有猪八戒在旁边挑事,他也会走出去的。就像这一回的名字所写,他早已“神昏”“心动”。
我们在工作中,也会遇到这种情况,领导的决心如果已定,哪怕我们的想法再好,也不一定能扭转。怎么办?强如孙悟空都难以改变,因此说很不好办,只能见机行事,尽最大努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如果你是领导,自己的意图与最得力的助手发生了偏差,是不是也可以放下自己的领导架子,虚心听取一下意见呢?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