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秋雨愁煞人。连绵的秋雨已经下了四天了,一层秋雨一层凉,凉爽和寒意也在这个九月漫袭开来。阴郁光线,摇曳的水杉,沁凉的空气,让我想起了多年前的人和事。
久远的童年时代,既喜欢雨又怕雨。
雨,无论是秋天的,凉意习习,还是夏天的,如盆瓢泼,或是冬天的,寒彻心骨,我都喜欢。自小就喜欢。我喜欢雨打梧桐,喜欢雨落房檐,喜欢雨中带着泥土的气息,喜欢雨的缠绵,也喜欢雨的噼里啪啦,在雨中的嬉戏打闹和追逐,在雨中的驻足和停留,看雨从胡同北头欢快地奔涌到南头,流入门口的坑塘。我更喜欢雨后崭新的世界:坑塘里水涨起来了,直到我家大门口。拿出家里的大盆子,坐在里边,用手划拉来划拉去。一不小心,还会来个底朝天。跌落在黄水坑里,在水里索性扑扑腾腾起来,这种闹闹腾腾的欢快绝对是酣畅淋漓的。雨后空气格外清新,门口一排排的大杨树,叶子格外绿,格外鲜亮。挽起裤腿,高高地,直到大腿根儿,在未知的水域里趟来趟去,时不时还会有踩住“宝贝”的惊喜。
秋冬的雨,虽然有着凉意和寒意,但是下雨所带来的气息变化还是让人激动。雨就像精灵一样,能涤荡心灵,总能让人内心为之一震,因为雨,生活凭空多了一些味道和情调。“濛濛细雨”“牛毛细雨”“和风细雨”“瓢泼大雨”“倾盆大雨”“滂沱大雨”“绵绵秋雨”“斜风细雨”“暴风骤雨”冷雨”“冻雨”……不管什么雨,每一次雨都不一样,每一次雨中的故事也不同,每一次的雨都能让人回味良久。即使淋雨吧,我也愿意,在雨中可以慢慢品雨的浪漫和格调,感受狂风暴雨的袭击,张开双臂,张开大嘴,接受雨的洗礼,和自然、天地融为一体的浑然有多么地酣畅和痛快。许多时候不淋淋雨,不湿透全身是没办法感受到的。
但儿时,我又是那么怕雨,讨厌雨。村里都是泥土路,一下雨,泥泞不堪,一不留神,还会踩到水坑、泥坑里,再摔个屁股墩都是常有的事。雨中摔跤和泥泞还算趣事吧,毕竟雨声是和小伙伴的打闹、起哄、嘲笑声混合在一起的。那,儿时我怕雨的什么呢?我最怕下雨,没有伞,没有胶鞋。那个年代,快乐绝对是大于苦恼的。但是,我的敏感和苦恼却成为清晰的印记,陪我走了好多年。
其实,那个孩提时代,下了雨,什么都可以作为雨具的。带着草帽,头上淋不湿,似乎身上就不湿了。拿一个装粮食的编织袋,把封口那边的两个角,往里面一叠一折,一个三角披风雨衣就成了。若是编织袋带点颜色,黄色的或者是绿色的,那别提有多美了。走在泥泞的土路上,也不乏鞋子陷进淤泥里的尴尬和快乐。但是,人就是这样,当你披着塑料编织袋,还沉浸在天龙八部里的大侠披风的幻想时,别的小伙伴手里已撑起了花花绿绿的伞,那花花绿绿的伞格外地美丽,分外地耀眼。一把把可以在手里转圈画圆、匀速抛洒水珠的神器,真的是要羡煞旁人的。最后,当这种伞越来越多时,而你什么也没有,哪怕是一把黑伞,哪怕是一把破伞……塑料编织袋再也批不出大侠的感觉了。伞,似乎成了下雨的执念,那么爱雨的孩子这一刻开始讨厌起雨来了,因为雨,把人分出了高低贵贱。
不记得多大时才真正打上了伞。我只记得,没有伞的孩子赶紧跑。于是在雨中,有一个奔跑的孩子,奔走在家和学校之间的乡村小路上,跑过一沟沟的西红柿地,跑过一畦畦的黄瓜地,跑过一片片麦田,跑过一条条沟,跑过一户户房屋,第一个来到空荡荡的乡村教室,来到水管前面,拧开水管,冲洗掉身上满裤腿的泥泞,拧掉顺着腿流的雨和水,第一个坐在教室里,开启了一个人雨中孤静的学习。
后来长大了,外出上学,乡村里也都成了水泥路,我也有了各式各样的伞。遮阳伞、雨伞,各种颜色,各种款式,可在雨中再也没了儿时的喜乐和忧愁。雨的滋味再也尝不出味道。但我每次都能在雨中看到那个没伞快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