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一直没听过是枝裕和这个名字,后来经不住别人的安利,于是上网搜了一下,发现他有三部电影进入豆瓣TOP 250,分别是:《无人知晓》9.0分,排名193;《步履不停》8.8分,排名226;《海街日记》8.6分,排名233。这几部作品都是关于家庭、生活和孩子的,情节简单,镜头平实,节奏缓慢,感情细腻,也是他的一贯手法。而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是枝裕和带来了他的最新作品《小偷家族》。
电影中是枝裕和试图提及残缺的家庭和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关系,虽然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这是是枝裕和在影片中提出的命题,也是表达意图所在,此次将非血缘关系引向了负面结局,以一种悲剧性笔触来刻画这组萍水相逢的陌生人的归宿。只有靠犯罪才能维系关系的一家六口背后,是一次对传统家庭与社会在观念上的反观。
《小偷家族》讲了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并无血缘关系的祖孙三代六个人:柴田奶奶、大治叔叔(爸爸)、信代妈妈、亚纪姐姐、祥太哥哥、玲妹妹,由于各种机缘巧合,组成了一个临时家庭,围炉夜话、溜溜吃面好得跟亲生的似的,靠着各种上不了台面、朝不保夕的打零工、老人退休金(很可能是冒领)、援助交际、偷盗贩卖为生。所以其实片名“小偷家族”四个字已经道出了全片的故事梗概。
电影始于一场偷盗。在一个东京的冬日,擅于窃取财物、成日游手好闲的“父亲”柴田治带着“儿子”祥太在超市搜刮家人的日常用品,随后在回家路上“捡”来了小女孩由里,把她带回了家。因为由里的原生家庭对她进行虐待,一家人把她留了下来。
这个家残存在一个破旧平房里,还住着年迈的奶奶柴田初枝,柴田治的妻子柴田信代,以及“信代的妹妹”亚纪。他们依赖“养老金”(也可能是奶奶前夫预存的离婚赡养金)过活,当这笔钱不够用时,就会各自找活做,偷窃、临时工,甚至是在风俗店表演。
电影中的一家人,表面上是普通真实的家庭秩序,其实是个抱团取暖的边缘人组合,亲情一直处于后天培养的阶段,每一组人物关系都不是稳定的,都在不断发生微妙的变化。
安藤樱离开洗衣店,是受到同事的胁迫:若不走,就将友里的秘密公之于众。安藤樱做出了抉择——她对友里的感情已经从最初的嫌弃、同情,发展到母子般的互相依恋。而接下来,她再次暴露惯性的恶习,好吃懒做,希望通过坑蒙拐骗谋生。
影片看到结尾,我们才意识到,维系这个“拼凑”家庭的核心人物是安藤樱扮演的信代。正是在她的主动“构造”下,她和柴田治才得以加入老太太初枝和继孙女亚纪的家庭,并在弹子房外的红色汽车里,“捡”到了还是婴儿的祥太;也正是她,在最后一刻,拦下柴田治没有让他送还小女孩由里,将后者留在了身边,最终组成了一个男女老少长幼齐全的家庭;当然也还是她,坐在监狱探视室的玻璃窗后面,将祥太的身世源源本本告诉了他,彻底浇灭了柴田治想要继续做父亲的最后一丝希望,同时也把她此前拼尽全力想要维持的这个“临时家庭”彻底瓦解。也正因此,她才是这个家庭的亲手缔造者、精神核心和最终毁灭者。
《小偷家族》里的一个情节很让人难忘——小男孩祥太带着妹妹在玩具店的一次“顺手牵羊”后,店主爷爷主动多给他们几个棒冰,并嘱咐以后不要这样了。祥太愣在那半天,偷窃时的几分惊险刺激早化作云烟,被发现后那种巨大的羞耻感,无疑正遍布全身。明晃晃的日光照下来,如同把他钉到人格耻辱柱上。他丑陋不堪地站在街口,仿佛从那时起,开始从头到脚地看低自己。
由于很多原因,许多人会暂时离开家庭,甚至暂时远离社会,但他们无法永远与世隔绝,他们终将回归社会,但还是要感谢,他们出走途中,那些接纳过他们、温暖过他们、陪伴过他们成长的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