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故事】没受伤的孩子更应该被关注

        昨天下午快放学的时候一个家长被领导们接待到我们保教办公区,从他们的聊天中我了解到又是大四班那几个调皮的孩子之间的打打闹闹。其中一个孩子受伤了,致使受伤的另一个孩子是我同事的孩子威威。

        认识威威一年多了,说实话我一直挺喜欢他的,但他被大家扣了一个大大的帽子,好像他们班发生的任何事都和他脱不了干系,甚至连我的同事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本来我没想插手这件事,下班走到教学楼大厅,正好和“肇事者”威威碰了个迎面,临时起意想和他聊聊,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威威”我非常平常地叫了他一声,他没理我,我又叫了一声,他竟然转身就走了,诶我这火就蹭的一下到头顶了。

        “过来!”“往跟前走!”“叫你听不见是不!”……几声呵斥他已经乖乖地站在我跟前了,假装若无其事地问:“咋了?”“你管我咋了,叫你听见没?”“谁给你教的大人叫你连理都不理,还给我转身就走,咋这么没礼貌呢?”“我没事儿就不能叫你一下?”……哎,那一瞬间我感觉自己“老爸”附体,跟我小时候被他训一模一样,要不说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是会“遗传”的。一番轰炸后,我气也下去了,脑子里又浮现出来前几天朋友给我们讲的“正面管教”,于是平复自己,慢慢降低音量,缓和语气,开始了正常的对话。

        “你猜我找你有事儿没?我找你有事儿呢,你猜猜啥事儿?”他摇着头,装着傻回应我。“我想踢你一脚,踢到脸上,往眼睛上踢,给眼睛踢烂一道子”(其实这是那两个孩子发生以外的情况和结果,我没有直接问他,而是用还原性描述提示他。)他没说话,把头抬得老高老高,过了几秒我发现他还是没忍住,眼泪顺着脸颊留下来,但他还是强忍着、不出一点儿声音。突然,我心里开始心疼这个小家伙了。宽慰了一番,顺势把他带到旁边的小图书馆。

        到小图书馆,我没先跟他说和同学打闹的事儿,笑着问他为啥不理我转身就走了。他吭哧吭哧说不出来,“你是不是猜到我叫你要干啥了?猜到我要问你踢人的事儿了?”他点了点头。“威威就是聪明。那你就跟我说说么,干嘛要走啊?踢人是不对,但是你要是都不敢面对错误,逃避那就太没有勇气了,就不是男子汉,逃避错误的人都很懦弱。”他又点了点头,“而且你不理我走了可没礼貌了你知道吗?刘老师心里在想是不是威威不喜欢我、讨厌我才不理我。”他使劲摇头。“那你想想,如果你碰到刘老师,叫我我也不理你,转身就走你是什么心情,你会不会也觉得刘老师不喜欢威威、讨厌威威?”他点这头,“那以后不能这样了,大人叫你要回应呢,不然真的很不礼貌。”他答应着。

      他的情绪平复的差不多了,眼泪也都擦掉了, “那你现在给刘老师说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吧。”他坑坑巴巴、断断续续地讲述了两人发生冲突的原委。具体是这样的:中午吃完饭散步的时候,另一个男孩躲到了班级门口的一个洞里,威威也想进去玩,趁那个小孩不注意,威威躲进去了。那个孩子不愿意,把他拉了出来,并且打了威威一拳,于是威威踢了一脚,并且一脚“KO”,踢到了男孩的眼睛旁边,且踢出了一道伤痕。

        我在脑子里快速地思考着,威威错了吗?好像也很委屈。他没有错?但结果又很残酷。其实在幼儿园每天都在发生这这样的事情。打打闹闹、磕磕碰碰就是孩子们的日常,每次家长会我们也会给家长打预防针,虽说大家都能理解,可真的自己的孩子被“欺负”了,难免心疼、接受不了。

        这件事,说到底是两个孩子在一起玩,你一拳我一脚有时候正是3-6岁孩子们的玩耍方式,只是在他们的手下、脚下拿捏不住轻重,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事故”。

        “那你觉得你做错了吗?”威威点点头,“哪错了呢?”“踢人了”“不是,刘老师觉得不是,你俩就是在玩呢,你肯定不是故意踢他的。再说了,也是他先打你的,要是有人打我我也不乐意呀。”“嗯,不知道……”“那会儿是干啥的时间?应该干什么?……”几个组合拳下来,我告诉他,“你没有遵守秩序,如果你遵守秩序就不会发生后面的事情。”……

        在我们聊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受伤孩子的妈妈和几位领导的脚步声传了过来,他转身就要走,我叫住他“你怕啥呀,又不都是你的错,他还打了你一拳呢,刘老师刚给你咋说的,有错误不能逃避,要面对,刘老师跟你一块。”于是我们目送了她们从我们身边走过,我伸出手没说话,抱了抱他,摸摸他的头“以后要听话,遵守秩序。”

        我又把他送回他妈妈那,不出意外,我同事满是生气。我在想,那个受伤的孩子爸爸妈妈会心疼,现在老师、学校代表也会给予更多的关心照顾,威威和他妈妈可能还会去看望他、去道歉……他的“皮外伤”一定会好的。

        但是威威呢?老师们虽然碍于面子不会怎样,但心里肯定也生他的气。我同事也会生他的气,不理想的话威威免不了一顿收拾……他的委屈呢?他的“心理伤”会好吗?

        孩子之间的打打闹闹、磕磕碰碰从来不会是某一方的错误,毕竟一个巴掌拍不响,但我真的很希望所有人在关注“受伤者”的时候也不要忽视了“没受伤”的孩子,可能伴随着这件事带来的“多米诺效应”,他才是受伤最重的那一个!

        没受伤的孩子更应该被关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