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
《递弱代偿错了,我们活着为什么?》
王东岳认为:世界上所有的物种,生存强度总是呈现递减态势,一代比一代弱,为了保证自身能够衍存,就会相应地增加和发挥自己续存的能力以及结构属性。万物演化的方向,都是越来越弱,生存度越来越低。这就做递弱。相应的,万物的属性越来越丰富,技能越来越多。这就做代偿。人类文明也同样在这个规律之中,貌似越来越强,但是个体依赖性越来越大,总体生存度越来越低。递弱代偿论首先给生物的存在设定了前提,为生存度而来,生物为求存是递弱代偿论的起点。生物是在求存吗?否!任何生物都只有一个目的,求感知。求可能的最大限度的感知才是生物的本能和目的。如果生物只为求存,就会求取更安全、稳定、更小的活动范围、更少的能量消耗和更简单的物理结构,这样,就不会由微生物进化到软体动物到节肢动物……一直到复杂无比的人类。这种进化方向显然不是求存,并非是追求存在度的结果,所有生物都在追求感知量的增加,进化其实是所有感知体扩大感知活动的宏大进军,生物无一不在扩大感知活动中变化,以求更大限度地获得感知信息。进化是求感知而不是求生存,达尔文犯下的根本性错误王东岳继续犯,并且加以发挥。
生存并非目的,感知能力变化并非是在递弱,是在递强。这是存在本身的规律,宇宙在膨胀,熵在递增,感知运动也在加速运行,这都是存在的本来运行规律决定的,这就是真理的存在。生物因感知力变化而调整自己的结构形态和行为方式不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递弱,也不是在进行被迫的求存性代偿,生物在感知运动、感知环境、感知条件、感知能力等因素的变化中调整自己,生物在变化中变成另一种生物是正常的和必然的,这不是对于自身存在的代偿性行为,是生物在感知递进中进级的必然结果,岂是悲观的递弱代偿原理所能概括的?
特别是人,从创造语言获得精神感知能力起,人就成了感知体的当然代表,成了具有独一无二最大感知量的顶级感知体,人因此成为生物中的异类,是生物进化史上的奇迹。如果按递弱代偿论,人的递弱值最大,代偿量最高,是最岌岌可危的物种。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获得高感知量而进化成了另一种生物,其问题不在于我们的递弱代偿,而是我们超量的感知活动带给我们身体的强大压力,我们的身体在丰富激烈的感知活动中超负荷运转造成的问题才是我们最大的麻烦。因无意识而失控的感知活动造成我们的异化反映才是问题的关键。这不是代偿能够解决的问题,这是我们必须对于感知的觉悟和理性感知的问题。
然而,我们并非进入了不可逆的递弱代偿的绝望中,我们完全有可能意识到人类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改变意识模式及生活模式,从无意识的感知存在进入到有意识的感知存在中,绝不是加强代偿值,而是进入到理性的有序的稳定的感知环境和感知状态中,将获得感知最大化换成获得感知愉悦化,以达到感知运行的平衡即我们存在形态的平衡,这种平衡将逆转人类文明的困境式发展,重归于存在本质的理性状态。
任何生物都不可能放弃感知而只求生存的,人更不可能,让人回到生存度很高的微生物时代有意义吗?那样的生存有什么意义?让人只生存不感知,即只有生命存在,没有任何感知活动,这样的长生不老我们愿意吗?没有感知的生存不会发生,刻意降低感知量的生存是一大策略,长命的乌龟和能活上万年的蠕虫就是这种策略,人们隐居、修道、辟谷、节欲……也就是这种策略。但是,感知欲的释放是不可抑制的,最好的永久性的策略是,减少感知量,特别是痛苦、不愉快的感知量,将感知存在愉悦化,这才是最大程度的符合我们的感知要求,又不破坏我们存在平衡的良好状态,这才是人类存在的最终出路。
从生命意识体系出发的递弱代偿论曲解了生物的存在现象,这亦是唯物论导致的又一个错误的认识,我们不自觉地就钻进了唯物论的逻辑圈套中,我们无意识的唯物立场替我们挖下了大坑,如果跳进坑里,任你用多少理论也填不平这个大坑。递弱代偿论的努力最终是否有效?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