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阅读了魏书生的老师的《教学工作漫谈》中“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十法”这章,感触很深。同样是课堂,有的老师视为畏途,有的老师则视为乐园,同样一篇文章,有的老师讲得学生学的兴趣盎然、眉飞色舞,而有的老师讲得学生学的肃然无味,上课简直成了受罪。
这是为什么呢?课堂效果不同,原因是有多方面的。魏书生老师则是从以下这些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1,组织教学。2,设计导语3,设计板书。4,注意教态5,说话声音变化。6,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7,请学生猜测教学。8适当用一些班级用语。10,请学生说、读、写。
魏老师总结的这些教学方法让我的语文课堂受益匪浅。比如有一次,记得那是去年的冬天,我我们全家周末到辉县凤凰山游玩的时候,山上满山遍野开满了美丽的山菊花,我采摘了好多好多的山花。周一到学校时我把这些菊花带到了我们的教室,把它们插在了孩子们喝过的饮料瓶里面,然后把这些花摆放在了教室的前面和后面,以及窗台上。当天我们该学习《明天要远足》这一课了,于是我问孩子有没有发现今天的教室和往常有什么不一样?有的孩子说今天的教室里多出来许多许多的花,还有的说今天的教室很美很美!然后我对孩子们说:这是老师在山上采摘回来的山菊花。话锋一转,我问:孩子们,你们有过长时间的步行锻炼吗?你们知道什么是远足吗?孩子们一脸迷茫的样子,然后我讲述了自己爬山时的经历,还告诉他们远足就是长时间的步行行走。“你渴望远足?出发前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哪?”这样的教学方法既温馨了教室,又生动了课堂。我觉得,做生活有心人,随时都可以将生活场景引向课堂,引领教学。
在魏书生老师所写的第七点“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之中”,这点我更是深有体会。讲课时从不精雕细刻,从不逐级逐段地分析,讲到文章的妙处,不仅让学生把文字变成画面,而且力求将学生导入情境之中。魏老师的教学法在我的课堂上更是分外受用。在去年送走的那届毕业生,六年来我们无数次将语文教材搬上讲台、舞台,排练了很多个课本剧、情景剧,屡次在县里获奖,《小英雄雨来》、《永远的丰碑》、《少年英雄王二小》早已成为我校综合评估和迎验时的保留节目。一行行文字在我们的仔细品味、认真理解、精彩演绎之下,变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个个真实的场景。今年我所新带的这帮一年级的孩子们,更是从小就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我们的班本课程《激情飞扬,遇见最美的课堂》,已经在一年的班级实践活动中初见成效。孩子们在这种身临其境的想象理解,感知,演绎中品味到了语文的乐趣和母语的内涵。
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说:课堂虽小,却有着广阔的钻研天地,钻进去,入了门,师生双方都有无穷的乐趣,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是的,我只是在入口处,悟了点滴激发学生兴趣之法,更有效的方法还在前面等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