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
其实,你在初中时就想给你写一封信,特别是你在学习中遇到瓶颈时,想开导你,想安慰你,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想激励你。
想起中考前一个月,你声具泪下的哭诉说,你怎么都学不进去,看到别人学得那么起劲,你只想扔了书本,逃回家,再也不去上学了。
我想,你一定只是认为:你的妈妈从来都不是一个温柔体贴、对你好言细语,理解你、包容你的好妈妈。所以一直压抑自已,不愿向我吐露只言片语。
无耐,那一次被妈妈看出来了,我看到了你的无所谓,看到你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所以特别担心,就逼问了几次。你好象是豁出去了,虽然忐忑,但又不得已。最终,鼓起勇气,向妈妈坦言。我知道你提心吊胆,但又无所畏惧,义无反顾地、毅然决然地想跟妈妈来一场大对抗。
妈妈对你总是很严励,经常批评你,动不动还对你发脾气,我知道当时你对妈妈又气又恨又害怕,虽然内心深处是喜欢妈妈的。
但是那一次,妈妈看到了你绝望的眼神,使我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一些心理变化。将心比心,与你推心置腹的聊我初中学习时对老师对同学对母亲的爱与恨;聊我的学习体验;聊我当时得不到任何开导,只能靠自己独自苦苦挣扎。我得不到解脱,每天沉浸在对老师的不满、对同学的嫉妒和对自己不自信的痛苦中;深陷于自卑和自责中不能自拔,当然学习也在不知不觉中有些下滑。
中考的最后一天,我下午回到家中,听到的是父亲出车祸的噩耗。第二天,我失去了父亲。两个月的暑假,我们一家人都沉浸在悲痛中。要开学了,同学来找我上学,我自作主张说“我不上学了”。也曾跟随一亲戚踏上了去远方的路,中途被你奶奶招回。接着,我才得以继续我的学业――上高中。
我的母亲从小没有读过书,但就认一个理――“识字有用,识字越多越有用”。所以让家里所有孩子(虽然家里孩子很多)都必须上学读书。她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们能上到那里我就供到那里”。
我很幸运拥有这样的母亲,但得不到心理上的疏导和学习上的指引又是不幸的。所以在学习和成长中,我有过与你同样的学习经历和心路历程,但得不到任何帮助。以至于在长期的学习中,甚至到大学都是无方向感的。我彷徨,我迷茫,却又无措。因此我非常能理解你,当然不能让你也有这样的不幸。
那一天,我劝你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我给你解释: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也不要时刻只关注他人的学习而影响自己的学习;更不要心生嫉妒,而影响自己的心情;你放松心情后,就会自己总结学习方法或者头脑中将思路清晰,……。
看到你慢慢地不再愤怒;看到你渐渐地如释重负;看到你终于破涕为笑;最后看到你信心满满。
我放心了,你将会乐观地面对困难,直面中考。果不其然,下一次回家时,我问你感觉如何,你骄傲地对我说“那能象他们一样还傻傻的学不进去。”
我当时想,我要是能早点和你聊聊该多好啊!
之后,你开始主动找我谈心。我们会在深夜探讨各种话题,你不再紧张,也不在隐瞒自己的各种想法,太好了!
我是何其之幸,生养你这样一个阳光活泼,又坚强有想法的女儿。
当你从同学那里得知一网课还不错,你就自已试听,判断,选老师,选班。最后决定报了各门网课,我豪不犹豫地支持你。
当你感觉上课时间不充足时,想到了晚自习后回家听课,想让爸爸每天接送你。爸爸一开始是不同意的,经过你两周的坚持,终于打动了爸爸。
你应该感谢爸爸答应你的请求。其实你爸并不是不愿意,只是想这样你将会睡眠不足,影响你白天的学习效果;还有他自己的身体和将又平添了一些开消,他要为一家人的生计着想,生活不易呀!
你爸爸心思是非常细腻的,只是不善于表达或者表达不当。比如,天冷了,爸爸每天早上总要早你一些时间到车上,把暖气打开,只是为了你上车时车内已不再冰冷;同样,晚上接你时,也是看着时间,估摸你将出来,才打开暖气,而他自己宁愿在等你的几小时内只盖着大衣小憩(你爸爸通常是下班后直接去校门口等你)。
今天爸爸又专门过来为你取书。昨天他帮人家布置了一整天的婚礼现场,很辛苦的。今天早上送你到学校后又赶到近百里外的老家,为奶奶磨面,做一些家务。再返回来到我这里已是很累,趁等我的间隙都睡着了。
我是何等欣慰,你能够每天晚上十一点多还在坚持听课学习,看到网课老师前段时间对你这样的评价“咳咳同学,你神出鬼没的听课习惯,捉摸不定的听课时长,暗中观察的课堂表现,佛系随缘的答题风格,很好地诠释了什么叫低调。
However,老师希望你在新的阶段,能跟上班课的节奏,尽量听完听全,积极参与答题,课后练习巩固。这样,你的分数就能明显的提升啦!”。
只有我知道,我的女儿在暗中跟自己较劲。因为报课迟,而不得已见缝插针式的听课方式,甚至用快进的方式听回播课,说这样让自己的脑子能够高速运转,好有办法啊!让我有点心疼!
以前,你考的不好时,会怨天忧人,哭鼻子,躲躲闪闪。这一次,你勇敢面对,最珍贵的是你在分析差距,寻找方案。更令我兴奋的是你竟然说要在高二参加高考,多么有力量的决定,震撼了我。你知道吗?想当年,我也只是知道有这么回事而已,那里敢有这种想法,更不会说出来并付诸于行动。
女,我知道你一直在努力,在说服自己,但是一定不要有压力,还是那句话“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爸爸和妈妈常常这样评论你“这女,真行!”。
是的,你真的能行!!!
此至
妈妈 2018.11.26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