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贝浅谈环氧丙醇及丙烯酰胺
环氧丙醇、丙烯酰胺是什么?
环氧丙醇,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属2A类致癌物;
而丙烯酰胺,2类致癌物,通过对动物的实验发现,可引起多个器官致癌。
关于环氧丙醇,网上比较少资料,倒是丙烯酰胺其实并不陌生,因为:
去年4月,国内多家媒体报道美国洛杉矶一家法院裁决,星巴克和其他几家咖啡公司,在加州销售的咖啡必须贴上癌症警告标签。裁决的依据是,市面上出售的烘焙咖啡中,被发现含有高浓度丙烯酰胺——一种有毒的致癌化学物质。一时间咖啡致癌的消息刷遍了朋友圈。
首先,专家已经澄清,丙烯酰胺对人体致癌具有不确定性,这一点大家不必过分担心。
这种材料是在2002年瑞典团队首次发现,到现在已经明确,许多食品在经过高温如120℃ 以上的加工(包括油炸、烘焙、炙烤、煎炒等)过程中会产生一个副产物就是丙烯酰胺。
也就是说煎炸、咖啡面包饼干都会含有这种物质。同时丙烯酰胺是一种公认的神经毒素,且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中丙烯酰胺列为2类致癌物,在重视的同时如何在生活中尽量控制食用量,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当然,恐慌倒不必。首先抛开剂量谈毒性是耍流氓,虽然有一定的神经毒性,但那得短时间大量摄入才会发生。
丁钢强说,2010年《食品与化学毒物学》上一项研究数据表明,丙烯酰胺的致癌剂量为2.6到16微克/公斤,煮咖啡的丙烯酰胺平均剂量为13微克/公斤
我预估了一下,这个量大概就是一个体重是60公斤的人每天至少可耐受156微克丙烯酰胺,相当于12公斤咖啡提供的剂量,约等于30杯中杯咖啡。即便是把咖啡当水饮用的,一天也很难达到这个数量。所以正常饮食是无碍的。
不必谈“丙”色变,改善饮食结构是关键
首先我们已经知道丙烯酰胺是因为在煎、炸、烤、烘过程中温度过高、时间过长中产生的。根据目前各国提供的数据,富含丙烯酰胺的食品主要有炸薯条、炸薯片、爆玉米花、咖啡、饼干、面包、蛋糕、炸鸡等等。
而我国居民的饮食结构主要从油炸薯类食品、咖啡食品和烘烤谷类食品中摄入丙烯酰胺,那么就要从源头解决问题啦。
1、在日常生活中要少吃煎炸类的食品。
家庭烹饪中避免煎、炸、烤、烘过程中温度过高、时间过长,提倡蒸、煮、煨、炖的烹饪方法等
2、注意食品的多样化,养成平衡膳食的习惯。
平常要多吃一些脂肪含量低、纤维含量高的谷物、水果和蔬菜等等。
3、孕妇和小孩子就需要额外注意。
因为小朋友代谢毒性的能力比较弱,哺乳期的妈妈以及家长尽可能减少对含丙烯酰胺的摄入。
4、最重要的一点。对致癌物的正确认识。
日常生活中的致癌物很多,但致癌物和致癌本来就是两种概念,吃了某种致癌物也不一定会导致癌症。人的本身是具有抵抗能力,而且某种物质即使是致癌物也必须与人体发生反应,在时间、地点、条件和摄入量的不同都会影响其致癌作用。所以真的不用过分的恐慌。而且你们想想,丙烯酰胺是02年才发现的,但是我们的饮食已经好几千年啦。
最后,说说我的看法,如果每一种食物我们都要斤斤计较微元素含量,毒性大小实在没意思。在健康运动、合理饮食的基础上,适当吃点“垃圾食品”解解馋,才叫养.生。在繁忙的人生中,也算偷得浮生半日闲啦。
划重点,少吃多餐多运动,准没错。
喜欢这篇文章记得点个赞哈,笔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