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结束,又一轮学霸状元们被请上各大媒体平台,向学弟学妹传授锦囊妙计。看多了,人们渐渐发现,妙计是假,聪明是真,原生家庭才是主因。
不禁感慨: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何需头悬梁锥刺股耶?
可是在一千多年前,就有这么一个人,他身在富贵中,依然刻苦治学,学问富得超过五车,受到万民的崇敬,此人名叫安世高。
世上有一大恨事:有些家伙比你有钱比你聪明,还比你爱学习。更为可恨的是,人家不管学什么,看上去都跟玩儿一样,丝毫不费劲儿。此类坏家伙比学霸更高一个段位,名为“学神”
安世高就是这样的学神。他出家前的身份,是西域安息国的王太子。
(1)
安世高,生活在公元2世纪。他本名清,世高是他的字。这个安息国呢,在唐代叫“波斯”,也就是现代的伊朗。
安世高出生在王室,身份高贵,生活富足,而且据说他本人的相貌也不错,这些条件罗列在一起,可以说他真是个天之骄子了。但是,和其他那些王室成员不同,安世高身上有着特别可贵的品质,他从不挥霍财富,更没有因为自己身份高贵,就纵情声色,不学无术。
在很小的时候,安世高就因为“有孝行”而广受人们赞誉。年岁稍长之后,安世高聪慧好学的品性,又为他加分不少。人们提到他的时候,不再只是夸奖他仁善孝顺,而是说“哎,你听说了没?咱们安息国的王太子,那简直是个神童啊!”
安世高到底有多“神”呢?
我们来看看三国时代的僧人康僧会在《安般守意经序》里写的一段话,就能知道安世高此人的神奇之处:“其为人也,博学多识,贯综神摸,七正盈缩,风气吉凶,山崩地动,针脉诸术,睹色知病,鸟兽鸣啼,无音不照。”
这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说的就是:安世高这个人啊,那可真是学问广博,学识丰富,举凡是天文地理、占卜预测、阴阳五行、天气变化、人生吉凶,乃至自然界中的灾难,没有哪个,是安世高不了解的,而且,他还会给人医病,只要一见别人的面色,就能知道此人患了什么病症,需要如何医治,就连鸟兽鸣叫声,他都听得懂。
一个人如果博学多才到这份儿上,那简直是神明在世了好吗?假如安世高所处的那个年代,举办一场知识大咖的PK,那么他绝对能C位出道了。
但安世高这丰富的学识,是靠着数年勤学苦读才得到的结果,如果说他真有什么神异之处,那么无非就在于,在其他公子王孙纵情享乐的时候,他安世高在埋头钻研。
可见,真正的知识大咖,哪怕资质再怎么出众,也离不开勤学苦读。
这位仁厚善良又学识广博的王太子,在父王去世后继承王位,但是,只做了一年多的帝王,安世高便把王位让给了叔父,他自己遁入空门了。
看来,富贵生活并没有磨灭他追求人生真理的志向。当然,也可能是当时宫廷内斗比较激烈,安世高不愿意卷入漩涡,况且又看破了所谓的富贵荣华。遁入空门,潜心修行,或许也只是为了保全自己。
总之,世间再无安息国的君王安世高,一袭袈裟成为了他留给世人最深刻的印象。
他挥挥衣袖,什么都没有带走,但他对佛教尤其是汉传佛教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却受到当时乃至后世人们的敬仰。
(2)
安世高遁入空门之后,都做了些什么呢?我们还是从文史资料里寻找线索吧。
据《出三藏记集》中记载,安世高在汉桓帝初年来到了中原,他在中原生活了二十年,译出佛经34部,计40卷,其中影响比较深远的是《安般守意经》、《阴持入经》、《十二门经》、《人本欲生经》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位佛学大师,叫僧祐,他认为安世高翻译的佛经“义理明析,文字允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
佛经么,总是以阐述佛门思想道理为主,而安世高翻译的佛经呢,把佛经中阐述的思想道理,说的那叫一个条理明晰。而且,文字上精当允正,展现出佛经的思辨色彩,没有华而不实的内容,使用的文字质朴通俗,却不粗野鄙俗。
安世高翻译的佛经,是小乘佛教禅经。小乘佛教,比较看重生命个体的完善与解脱。而且,小乘佛教中修行的最高果位,是阿罗汉果。
其实,小乘佛学和大乘佛学这种分类方法,并不合适,所以,在一些地区,会把小乘佛教称为“上座部佛教”。安世高的故国安息国,主要流行的宗教信仰,就是上座部佛教,尤其以“说一切有部”的教义,最为盛行。
说一切有部,原本是部派佛教上座部的其中一支,其理论重点就是,把世间所有的现象,分为有为法和无为法这两类。
有为法,说的就是世间的现象有产生、存在、变化、毁灭的过程,比如说,你家窗外的大树,因为树种子掉落在你家院里,此处土壤肥厚,水分充足,树种子发芽,过几年成长为小树苗,又过了几年就长成了大树,但说不定哪天一个炸雷,“咔吧”一下,这大树就被劈成两半儿,死翘翘了。
这就是一棵大树从产生、存在、变化到毁灭的过程。世间一切,有生有灭,莫不如是。
与有为法相对的,就是无为法了,既然是相对的,那么无为法的意思也就比较好理解了:有为法是有生有灭的,那么,无为法就可以理解成是不生不灭的。
那么,什么才是不生不灭的呢?那就是一种获得终极解脱的生命境界了。
(3)
我们再说回来安世高。
除了在翻译佛学典籍方面被人赞叹,安世高还有一项能力被世人称道,那就是他还保留着自己前世的记忆。
在一些民间传说里甚至认为,安世高不仅知道自己前世的经历,还知晓他人前世的经历。
这个听起来,可就很神奇了。
话说这位安世高,在翻译佛经之余,经常跟身边弟子唠叨唠叨自己上辈子经历过的事儿。
刚开始,没有谁相信这位外来和尚的传奇故事,大家都觉得他在瞎掰,在哗众取宠。可安世高说起前世经历时,把一件件事情都讲得清楚明白,神态安然,完全不像忽悠人的样子。
他经常说,自己前世就是个僧人,和他一起修行的一位师兄,脾气暴躁,心眼儿特小,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和别人干架。
安世高说,自己前世修行时,除了研究佛法,还要规劝他这位师兄。比方说,他见到师兄顶撞长辈,就讲说慈颜爱语的重要性。再比如说,他看到师兄对别人发火,他就讲说慈悲的道理。
可以说,在前世的时候,安世高为他这个师兄,真真是操碎了心。
安世高前世的经历,还有很多,但最离奇的一段莫过于他了结宿世恩怨的故事。
在前一世,安世高与师兄弟们作别,说要一个人去了结宿世的恩怨,这一去,就不回来了,这就算是跟大家“永别”了。
安世高来到的地方正值兵荒马乱,百姓都在忙着逃命。前世的安世高,却不慌不忙地走着,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某天,他正走着,却被一个年轻人拦住了去路。这个年轻人面相很凶,双眼似乎能喷出火来,手上还拿着一把钢刀。
前世的安世高笑着说:“终于找到你了。”可这个面相凶狠的年轻人却说:“今日你必须留下命来!”
“这位兄台,你可不要恼恨,我正是找你来还命的。 在宿世,我欠了你一条命,如今我就是来还你的。”
“这可真奇怪,我与你素不相识,怎么说起前世今生来了?反正我今天要杀了你,不然我心里会很难受。”
说完,手起刀落,前世的安世高就这样一命呜呼了。那脖颈上,有一道极深的口子。
安世高说,他前世就是这样死去的。他还说,欠了别人什么,终究是要偿还的。
这样的事情讲的多了,渐渐地就有很多人来请教安世高,请求他给予开示。安世高却说,自己还有命债没有偿还,需要前往会稽清还命债。
有位老伯听安世高这样一说,便恳求安世高带着自己也去会稽。就这样,一僧一俗踏上了偿还命债的行程。
(4)
到达会稽之后的几天,日子平平常常地过着。与安世高同行的老人,竟忘了他们这一趟行程的目的,反而流连起路上的风景,一路上耍得很欢。
这一天,安世高与老伯在集市上行走,集市上热闹得很。只是,这热闹中似乎有什么莫名的力量在躁动、在暗涌。
“今天,便是我偿还命债的日子了。”安世高的脸上,一片平静。
前方,几个人手持刀棒争吵,围观的人很多。安世高拨开众人,走上前去,就要劝架。
这些争吵殴斗的人中,走出一个少年,定定地指着安世高说:“你算什么东西?也敢来劝架!”说完,一棒子下去,安世高血流满面,倒地不起。
中国佛教史上的第一位译师,就这样结束了他的传奇人生。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风月史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