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我打算用文字的方式详细记录自己的观课感受,本来中午结束就写肯定效果要好得多,但是回来开值周交接会,开完后整理下午的兴趣班材料,几乎就没时间记录了。
现在的打打补丁,把好的该学习的用文字记录下来方便自己日后查看学习。
主要是我自己对两节课(《我们关心的天气》、《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的观课感受,和大家评课后的收获,暂不说内容,两位老师的课设计的都比较完整丰富,仅自己单方面的一些感受进行一个总结:
1.第一节胡玉虹老师的课,我学习到的是对学生的鼓励,恰当的切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的语言,对学生的带动,使学生拥有主动学习的冲劲是我值得学习的。对学生课堂习惯的培养也非常好。例如:“会发现的眼睛”、老师说:实验完毕,学生说:就坐直。这种不同于:坐直!一二。的口令还是非常利于师生关系的良好建立。
2.学生回答问题方面,请学生先思考好再举手发言、安静的同学先说等等,都是对学生的一种引导性语言,引导学生更好的行为习惯。
3.课程设置贯穿前后,相互联系,也让学生感受到每一课之间的联系,每一课都不是单个的个体。甚至在最前面的科学家怎么做也联系进来,确实是设计的比较完整丰富,也是我平常备课需要注意的。紧接着就是最后课堂的一个回顾,今天的学习收获了什么?本以为巩固一下收获就结束了,解果还抛出了:你本课中的疑问是什么,对本节内容的一个完整概论以及问题的处理是非常及时的。包括指导孩子的课外阅读也是很有指向性。
4.接着第二堂课,魏琪老师的课也是非常精彩,一开始直接开吃饼干,我当时还没太懂,觉得学生这没带问题的就吃掉会不会最后不知所措,结果后面通过不断的提问,让整个环节变成了有计谋的埋伏。学生也明白了这个小饼干不是白吃的。设置比较有意思。
5.魏老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是深入到每一个组查看情况,及时时间比较有限,但是依然是照顾到每一个小组的同学,从1组-10组一个不落的巡视完,每个学生活动时魏老师都做到了,这一点很值得学习。
6.魏老师课堂中的加分政策实时落实到位,并且语言指向性强,让其他学生有目标,知道该如何做,学生整个上课的状态也是越来越好。例如:表扬迅速坐直的小组,加星;表扬某组没声音,动作快;某位同学发言声音洪亮,奖励等等。
7.细节处理得当,蠕动这个词齐读,一开始我以为只是孩子们不太会认要多读两遍,后面发现,通过魏老师在孩子们读的时候的比划,对后面孩子们说胃的功能时有很大帮助。
8.紧接着是视频寻找的得当,很清晰,没有多余的部分。再者,对孩子在活动手册上的再次记录用新记录单贴的方法,真的做到以生为本,从新去准备这个着实增加了老师的负担,但是孩子们通过对比,对自己本节课进行一个知识的回顾总结是很有意义的。看到出来花费了心思。
9.视频前请了一个小朋友说饼干的旅行路线,孩子说的有误,老师没有直接否定,而是在看完视频后请这个孩子再来说,孩子就清晰了很多,其实这不仅是对这个孩子的巩固,同时也是对其余同样想法的孩子知识概念的二次加强。
10.干货部分,几位老师的精彩点评:
•学生的反馈一定要及时处理,评价落实到位。
•大单元目标的融合处理
•听课怎样听:看目标怎样通过教学设计达成的?
•对孩子的回答进行追问,例如:是不是可以理解为……
•教学目标要有行为动词
•多倾听学生的意见,引导学生思考,不要顾着赶进度
•对于学生有模糊概念的地方一定当场纠正,对比反问,正确引导
嘿嘿,暂时记录到这儿吧,好像还有点什么没记,但想不起来了,想起来再补充吧。然后课后测评测了还没来得及更新,隔周更新一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