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深处一直就有背诗的渴望,这渴望来自于想准确的表达,也来自于对诗词中意境的向往,更何况我给自己起的名字与诗人同名,如果不多了解些诗词也说不过去。
渴望与现实的距离有时很遥远,有时又很贴近,原以为自己要等到退休后才有时间、有心境去背诗,没想到和两个同事姐姐午休散步后就被拉入了背诗群。
群主是另一个同事姐姐,一位非常爱专研、有毅力的科研型美女,平时我俩还有各种联系,虽然我表示自己不一定能坚持好,可同事姐姐们都认为我具有“认真”“执着”等品质,一定没问题。
于是乎,半推半就下,为了不让大家对我失望,我就背了起来。
1.背诗有门槛
背诵的形式是发送一篇要背诵的内容文字到群里(多数是图片形式),然后再发送自己的背诵语音,一般的诗词60秒钟内都能搞定。如果60秒不够,就多发送几条。
说起来很奇怪,自己已经背诵的很熟练的内容,当按下话筒键后就可能一下子脑袋空白,开头的一句就想不起来,也有的时候想起前几句,中间就卡住了。所以有时候一首诗明明背熟的情况下也要再反复3、4遍才能完整的发送出去。
有的时候觉得自己背得特别正确,但是将自己背诵的语音再听一遍并对照文字时,会发现自己有明显的错误。
对我来说还有一个音准关要过:一是从小我就四十不分,即总是把平舌和翘舌弄混;还有某些字认识也意会但读不准,比如“伛偻丈人乡里贤”中的“伛偻”两字读音;另外有一些音古时读法和现在不太一样,如“俱怀逸兴壮思飞”中的“思”读四声。当然也会有一些字根本就不认识的,如“树杪百重泉”中的“杪”字。
好在现在网络发达,下载的《古诗词网》app上多数都配有语音,个别没有语音的可以继续搜索百度或者微信,问题总是能解决的。
如果说这些都是矮门槛的话,那更高的门槛就是理解诗词内容了。
我是那种不擅长死记硬背的人,必须理解了整首诗才能背下去,才能背熟。所以我看翻译、看注释、看赏析,还要看诗人的简介,这样投入的精力就要多一些。有时候还要进入到古诗词的意境中,把自己扮成作者,眼前出现画面,有的画面还是动态的,这又需要足够的定力。
遗忘也是不小的门槛,明明是理解得很透彻,明明是前段时间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但是记忆力的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影响,就是会让你有些气馁,所以不得不反复的巩固。
至于背诗的时间,真的能挤出来,各种等待的时间可以利用,最近我在骑动感单车时把ipaid放车把支架上,不知不觉半小时过去,一首词能读上20多遍,运动也没那么累了。
2.背诗有收获
群主对群的管理是很宽松的,背诵的内容随心所欲,时而追随时令,时而契合时政,时而贴近所感所思。这样诗词的内容就丰富起来,有时看到别人的诗词很好就跟着背起来,有时候别人开始背的恰恰自己背过就跟着复习一下,只要坚持背诵,总是会得到一些鼓励和赞赏,随意也更愿意背下去了。不知不觉间,我虽有断档,但竟然也坚持了一年,共背诵了333首诗词。
前面说背诵诗词要迈过一些门槛,但是当迈过去后,会对自己很有信心,原来自己可以记住很多内容,原来自己很能坚持,原来自己也能进入诗的意境。我背的诗词很杂,也没有确定的主题:从伟人诗词到王维的诗,后来是苏轼和李清照的词,中间还夹杂着一些其他名家的诗词,最长的是白居易的《琵琶行》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话我终于有了深刻的体验。
在用词上我能找到更准确的表达了。比如当拍完春天多彩多姿的照片发到朋友圈时,我能甄选出特别贴切的词句来注解。
破天荒的,也是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偶尔自己也能“作诗”了,当然这一定是在我感情积累到一定程度时。
我的第一只“小板凳”,是在和一个友人见面后完成的。
从来聚散平常事,
可怜离恨渐无穷。
有意抽刀断愁丝,
无奈君又入梦来。
当春雨过后,看到树枝上的嫩绿,我不禁写下。
春喜新绿
春到人间草木知,
百般争艳众芳驰。
经年尤爱是新绿,
喷薄愈发在嫩枝。
在游大庆铁人公园时,我的脑海中竟然一直在不自觉地在酝酿一首词:
3.背诗有瓶颈
如果按照我前半年背诗的进度,我一年应该能背完400多首诗,但是在我被中考命题封闭20多天后,我的背诗热情降温了,接下来暑期的自驾游更是让背诗中断了。更可怕的是我那些好容易积累的一点儿“诗意”也消失了,不仅写不出来,连寻找合适的词句能力都下降了,这让我很不开心。
看着自己记录的半本诗词,我是不甘心辛苦的努力就这样烟消云散的,于是我从复习开始重新背诗,复习一些天后又重新尝试背新诗,速度确实没有以前快了,长一点儿的词有时候要背上几十遍才能记住。
还有一点是一些名篇名家的诗词背诵完了,对于不熟悉的作者诗词不是太感兴趣。
对此我有些焦虑,老公劝我不要太追求数量,把背过的弄熟、弄透,能用是最关键的。于是我也就接纳了我的“断断续续”,一周内只背诵一两首新的,其他时间都是在复习,每周末把新背的内容记录在笔记本上。
或许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高度的热情是很难持续的,但是我知道背诗我可能会断档,但是不会放弃,就如我的写作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