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崛起,信息铺天盖地,APP种类多样,电子设备越来越智能,有人说上网的都是网民,靠互联网谋生的都是网虫,依赖互联网的都是网迷,不管是网民、网虫还是网迷,大体可以归为两类:吃瓜群众和讲故事的人。
吃瓜群众,发明这个词的人真的是脑洞大开,绝对值得被点赞。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某人吃西瓜的场景,首先他得咬下一口,或囫囵吞下或细细咀嚼吐出西瓜子,前者相当于看了某条互联网内容直接一带而过,后者表示剔除所看内容中不喜欢的部分。
然而无论西瓜怎么吃,吃瓜者大部分都是被动接受西瓜的一切,或沙甜或酸甜,或有子或无子,或皮厚或皮薄,整个过程大脑除了被动接受信息刺激,看似很活跃,实则没有真正去思考。
再来看看讲故事的人,这里所指的讲故事并不是互联网上的小说家,而是泛指在互联网上输出优质内容的写作者。
他们不会对互联网上的新闻一看而过,也不会成为人云亦云的网络喷子,更不会成为别有用心之人的刽子手、键盘侠,这是一群有自己思想、有个人见解、有独立分析能力的网络写作者。
他们会为弱势群体打抱不平、会为不平之事据理力争、会为悲情苦难抒发感慨、亦会为人间真情写出华篇,他们是互联网优质内容的输出者、是互联网的中流砥柱、更是互联网上的正能量。
有人说,1000个吃瓜群众抵不上1个讲故事的人?
我认为这种观点有失偏颇,且有歧视的嫌疑。
首先,无论是被动的阅读还是主动的写作,这只是一种个人选择,无需讨论选择背后的价值。
其次,谁也没有权利站在道德的高度去随意指责他人,只看不写的未必是袖手旁观,提笔写了的未必是拔刀相助。
至此,你的选择是什么呢?当吃瓜群众or讲故事的人?当然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也有自己的理由,我们暂且不论是好是坏,但我们可不可以在自己的选择里做到极致?
对,选择无好坏,重要的是把自己的选择做到极致。
我们先来看看比较好理解的当一个优质的讲故事人,这就是说网络写作者要认真对待每一篇输出的内容、关注每一个字词句。
因为不同的语言表达会给读者不同的感觉,甚至会影响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所以对于每一个讲故事的人来说,要加强遣词造句的能力,不但要把故事讲出来,还要讲清楚、讲透彻,最后通过精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
切勿为了表达而表达,为了写文而写文,一定要有深入思考,把文章作为自己的思想载体,用这个载体去传播自己的正能量。有句话说得好:“人一定要心里有点光亮,跟着那光亮走,你也会成为那个闪闪发光的人。”总之一个网络写作者要有积极思想、有满满的正能量,所写内容要符合主流价值观,才能在抒发自己的同时,获得他人的支持。
说完了如何成为优质的讲故事人,我们再来看看如何当一个顶级的吃瓜群众。
日常生活中,我们肯定能看到不少人自称是吃货,却很少能见到这些吃货最后上升为美食品尝家。为什么呢?因为吃货注重的是自己舌头一瞬间的感觉,个人味蕾的享受,而美食品尝家在品尝美味的同时还表达了自己对食物的看法,分享了对美食的感受与思考。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吃货和美食家的区别,那么选择在网络上当吃瓜群众的人们,能不能将吃瓜做到极致呢?答案是肯定的。
记得在中俄会晤期间有条评论刷爆了全网,按照外交惯例,且本着对客人的友好与照顾,俄方可以选择除了首都以外的任何城市进行会晤,最终地点选在了桂林,对于这种事情大部分网友都是吃瓜群众,而这个网友却在新闻下方留言:“桂林、贵邻”,4个字,惊爆全网,这就是顶级吃瓜群众的榜样。
不要抱怨自己文笔不行,不要推脱工作太忙没空写文。其实不论是吃瓜群众还是讲故事的人,我们往往最需要的都是深入地思考,通过思考去输出,只不过前者输出内容是碎片化不成体系的,而后者则是经过思考加工过的,但有时候寥寥数语远胜一纸赘言。
所以无论是吃瓜群众还是讲故事的人,思考必不可少,只要心中有光,所言之词也会积极向上。让我们尽己所能,将正能量远扬。